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学会说理教学设计

议论文学会说理教学设计

分析论据,学会讲“理”遵化市高级中学项悦【学情分析】特长生写议论文最薄弱之处在于不会讲道理,虽积累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但不会分析论证,往往以叙(事例)代议,写成“观点+事例+结论”的模式,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缺乏认知和辨析能力,文章没有说服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强化讲理意识,学会分析论据的两种方法——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

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

以典型的段落为例,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边讲边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掌握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这两种论证方法并灵活运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生习作评析1.思考这位同学在使用事例论证过程中有何问题,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可见,磨难,能历练人生。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足而后反,如何才能做到说理透彻?启示:二、小组合作探究演练例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论点、论据、论证分出层次,并分析其论证结构。

嫉妒使人走向毁灭。

庞涓孙膑师出同门。

当初,两人同拜一师,同习兵法,共论天下,情同手足。

按照常理,他们都会成为叱咤风云的将才。

然而,遗憾的是,庞涓却无法容忍师弟比自己聪明,心生嫉妒。

他把孙膑骗到魏国,在魏王面前进谗言,残忍地剜掉孙膑的膝盖骨,而自己最终中了孙膑的减灶计,在马陵之战中战败而亡。

为什么才华卓群的庞涓下场竟如此可悲?那是因为他心胸狭隘,容不得师弟强于自己;那是因为他利欲熏心,生怕师弟抢占自己权利地位;那是因为他急功近利,难于辨别师弟的减灶计谋。

嫉妒之心冲昏了他的头脑使他迷失了人生航向,也迷失了自己,最终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可见,嫉妒使人走向毁灭!论证方法是_____从标志性词语_____________能看出是此种论证方式该标志性词语将论点_____和论据__________二者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论证时采用_____________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此种论证方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牛刀小试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被依军法处斩,身首异处。

(论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论点、论据、论证分出层次,并分析其论证结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

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

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如果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论证方法是____从标志性词语_____________能看出是此种论证方式该词语将论点_______和论据___________二者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论证时采用_____________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此种论证方法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牛刀小试材料一:能曲方能伸。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不逞一时之快,终于成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军,进而被封侯立王。

(论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训练提升。

下列文段任选其一,选用以上两种方法论证。

材料一:善藏锋者甲天下,需要的是以韬光养晦的睿智来谋取日后的厚积薄发。

刘备时运不济,投靠曹操。

他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理,有一番雄心壮志却于后院埋头种菜。

在曹操青梅煮酒时更是一味谦恭,甚至以怕雷掉筷来示以胆小无志。

终苟全性命于曹营,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论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隐忍是智者的选择。

越王勾践被俘后,没有羞愤自杀,而是甘做吴王夫差的奴仆。

表面上俯首称臣,屈膝投降,暗地里却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最终得以复国,成就霸业。

(论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五、课后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以上两种论证方法中任选一种,对其进行分析论证。

材料一:人要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

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

(分析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分析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佳作赏析1.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

“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然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诗圣”。

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自己对划线句子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3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欣赏闻吾过,心窃喜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

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

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

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

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

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

正是因为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名师点评】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句锤炼彰显生动。

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

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

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