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月考测试卷(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月考测试卷(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一)(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1.我对外婆家的后园非常shú xī( ),这里一到春天,hú dié()纷飞,yīnghuā()盛开,美不胜收。

2.官府张贴bǎng wén( ),告知行人jǐng yáng gāng()有老虎出现,希望大家zhī xiǎo( )这件事。

3.妈妈工作繁忙,还要jiān gù( )家里,严格dū cù( )我的学习,真辛苦啊!二、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

(4分)1.恍然大悟.( )2.童孙未解供.耕织( )3.能书善.画( )4.昼出耘田..夜绩麻(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7分)1.找出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3分)(1)诸葛亮关羽刘备曹操萧红()(2)追蜻蜓铲地拔草浇菜栽花()(3)蟋蟀蜻蜓老虎蚱蜢蜜蜂()2.照样子,写词语。

(4分)(1)例:明晃晃(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例:七手八脚(含有两个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周瑜自叹不如。

B.“今天的雾可真大呀!”我自言自语....道。

C.班长演讲时落落大方....,不时抓耳挠腮,可真滑稽呀。

D.同学们听到下周开展研学活动,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

3.下列名著与主要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一孙悟空牛魔王B.《三国演义》一曹操关羽C.《水浒传》一杨志宋江D.《红楼梦》一贾雨村孙二娘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作者通过描写园子中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在园子里的快乐和自由。

B.《月是故乡明》一文的课题引用诗句,可以引起读者共鸣,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梅花魂)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外祖父的哭,说明外祖父年纪大了,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D.《猴王出世》一文中,石猴之所以能成为猴王,是因为他胆大无畏,愿意与大家有福同享。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1.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政为陈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分)例: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家乡的桂花可真香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时候的湖面真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1个错别字,1个错标点特号,2处语病)(4分)上周,开展了以“诚信教育”为主提的系列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认真阅读了“诚信从我做起”一书,参加了演讲,唱歌、画画等活动。

这些活动虽然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1.通读古诗让我们收获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雷震笔下的乡村儿童活泼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孟郊对母爱的深情赞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对故乡的思念也触动了海外华侨的一颗着恋祖国之心。

2.名著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__________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__的贾宝玉;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他识人心,清楚鲁肃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更知道曹操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能巧妙地借到十万支箭,真令人佩服。

七、语文与生活。

(7分)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办好此项活动,刘刚同学想到了通过撰写阅读心语的方式进行图书推荐。

他写了《水浒传》的阅读心语: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个个身手不凡,来自四面八方,为着忠诚信义,共聚梁山。

“替天行道”的大旗迎风飘展,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壮举令后人称赞。

请你从《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的阅读心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节”活动结束,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结束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8分)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日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孩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板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调查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纷纷对地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在升学考试这一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黄的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调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从材料一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1分)( )A.25~34岁B.19~24岁C.35~49岁D.19岁以下2.调查数据图中,关注人群的数量呈现出的规律是(2分)A.年龄越小,关注度越低。

B.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高。

C.19岁以下的人群关注度较低。

D.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3.下列诗句中,属于“写境”的一项是(2分)()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疑问,写出你的观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4分)炎夏说瓜臧克家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結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他在离我村二三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

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

他在高梁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

河水清且浅。

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

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棚映入眼中。

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

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身边有一支土枪,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我们和瓜地主人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

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到我们面前。

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下,然后用指甲弹弹,用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

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

我们用手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

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

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

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

“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

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

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土屋的茅檐上了。

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

一样的夏天,一样的吃瓜,在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压,是一种享受,但我感党,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厚的生活情味。

1.《炎夏说瓜》是一篇____________(记叙说明)文,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和____________ 在乡村瓜棚里__________________的快乐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_______之情。

(4分)2.品味语言。

(5分)(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填序号)(2分)“摸瓜”( ) A.寻找瓜。

B.偷瓜。

“青州”( ) A.地名,位于山东。

B.瓜青色的部分,也就是瓜皮(2)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的句子中,“浓厚的生活情味”指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两道题中,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道题来回答。

(3分)(1)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城里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