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3.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5.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7.矛盾是(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8.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B.运动就是一切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 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20. 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这段话说明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2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出现时间的先后24.“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 )A.形而上学的方法B.相对主义的方法C.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2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B.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有否发展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2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27.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C.求真务实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8.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创立了唯物史观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C.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D.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2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尊重客观规律30.“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是( )A.先验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31.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客观的B.有限的C.可知的D.相对的32.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地表明实践是( )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历史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D.能动的不断的发展的活动33.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唯物主义34.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 )A.物质的承担者B.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C.物体的位置移动D.事物的显著变动3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36.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当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37.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性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3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40.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也。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5.马克思说:“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是()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D.“欲擒故纵”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5.古语说:“奢摩之始,危亡之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