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概论离线试题答案 中南大学

中药学概论离线试题答案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中药学概论》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签名一、问答题:本大题60分。

(1)本例中中药水提取液的纯化用的是滤过分离法,请问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哪些?(10分)答:①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越大,则滤速越快。

②在滤过的初期,滤过速度与滤器的面积成正比。

③滤速与滤材或滤饼毛细管半径成正比。

对可压缩性滤渣,常在料液中加入助滤剂以减少滤饼的阻力。

④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

沉积的滤渣层愈厚,滤速愈慢。

常将料液预滤处理,以减少滤渣层的厚度,采用随时除去滤渣层的滤过效果,较静态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⑤滤速与料液粘度成反比,粘稠性愈大,滤速愈慢。

常采用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的方法。

一般,应先滤清液,后滤稠液;粘性物料常在料液中加入助滤剂,以降低粘度。

(2)喷雾干燥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是什么?(10分)答:喷雾干燥是系统化技术应用于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其工作原理通过机械作用,将需干燥的物料,分散成很细的像雾一样的微粒,(增大水分蒸发面积,加速干燥过程)与热空气接触,在瞬间将大部分水分除去,使物料中的固体物质干燥成粉末。

其特点是:1、利用雾化器将一定浓度的液态物料,喷射成雾状液滴,落于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进行热交换,在数秒钟内完成谁发的蒸发,活动粉状霍颗粒状干燥制品。

因为是瞬间干燥,所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2、产品质量好,多为松脆的颗粒或粉粒,溶解性能好,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

3、可根据需要控制和调节产品的粗细度和含水量等质量。

(3)请简述颗粒剂的定义、特点及制备工艺流程,本例中制颗粒采用的是那种制粒法。

(10分)答:颗粒剂指的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其中粒径范围在105-500mm的颗粒剂又称细(颗)粒剂。

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的特点:1.与散剂相比较,颗粒剂的飞散性、附着性、聚集性、吸湿性等均较小,有利于分剂量。

2.颗粒剂可溶解或混悬于水中,有利于药物在体内吸收,保持了液体制剂奏效快的特点。

必要时可以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

3.服用方便,适当加入芳香剂、矫味剂、着色剂等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药物制剂。

且性质稳定,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4.但由于颗粒剂粒子大小不一,在用容量法分剂量时不易准确,且混合性能较差。

密度不同、数量不同的颗粒相混合时容易发生分层现象。

制备工艺流程:原料的提取——》提取液的精制——》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其中本例中制颗粒采用的是重压法制粒也称为压片制粒法。

2.中药麻黄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结构如下:(1)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属于生物碱,请简述生物碱的定义。

(10分)答:生物碱是指生物体内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存在于植物体中,个别存在于动物体内。

另外海洋生物中叶发现生物碱的存在。

具环状结构,难溶于水,与酸可形成盐,有一定的旋光性与吸收光谱,大多有苦味,呈无色结晶状,少数为液体。

生物碱有几千种,由不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来,是次级代谢物之一,对生物机体有毒性或强烈的生理作用。

双子叶植物中的茄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夹竹桃等所含的生物碱种类特多,含量也高。

单子叶植物中除麻黄科等少数科外,大多不含生物碱。

真菌中的麦角菌也含有生物碱(麦角碱)。

生物碱主要分唔在双子叶植物中,分布不一。

含有生物碱的植物有100多个科,一种植物往往同时含几种甚至几十种生物碱。

(2)鉴别生物碱常用的方法是生物碱沉淀反应,此反应应在何种条件下进行,干扰反应的物质有哪些,应该怎样避免假阳性发应的发生,可否用生物碱沉淀试剂鉴别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存在?(10分)答: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生物碱沉淀的反应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同时净化处理:共存的蛋白质、多肽、鞣质等成分,这些物质也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的反应.为了避免其干扰,可将酸水液经碱化后用氯仿萃取,除去水溶性干扰成分,然后用酸水从氯仿中萃取出生物碱,以此酸水液进行沉淀反应.注意蛋白质、氨基酸、鞣质、某些苷等成分的干扰。

为了避免假阳性发应的发生:利用沉淀反应鉴别生物碱时,应注意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仲胺一般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水溶液中如有蛋白质、多肽、鞣质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在被检测液中除掉这些成分.除掉的方法是将酸水提取液碱化,以氯仿萃取,分取氯仿层,再用酸水萃取氯仿层,此酸水层除去了上述水溶性干扰物质,可作为沉淀反应用溶剂.此外,对生物碱的定性鉴别时,应使用三种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均阳性或者阴性方有可信性。

一般不能用生物碱沉淀试剂鉴别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存在,因为麻黄碱是小分子的生物碱。

(3)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性质上有哪些区别,并请根据其性质用2中不同的方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10分)答:两者区别: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其次是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麻黄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于均在侧链上,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且互为立体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区别在于Cl的构型不同。

理化性质的挥发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子量较小,具有挥发性。

碱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仲胺生物碱,碱性较强。

由于伪麻黄碱的共轭酸与C2-OH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所以伪麻黄碱的碱性强于麻黄碱。

溶解性:由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子较小,其溶解性与一般生物碱不完全相同,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氯仿,但伪麻黄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麻黄碱小。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形成盐以后的溶解性能也不完全相同,如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而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黄碱不溶于氯仿,而盐酸伪麻黄碱可溶于氯仿。

提取分离方法:1、溶剂法:利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以及麻黄碱草酸盐比伪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的差异,使两者得以分离。

方法为麻黄用水提取,水提取液碱化后用甲苯萃取,甲苯萃取液流经草酸溶液,由于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结晶析出,而伪麻黄碱草酸盐留在母液中。

2、水蒸汽蒸馏法: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游离状态时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麻黄中提取。

二、小论文(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本大题40分。

1.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现代研究。

2.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的现代研究。

选第二个浅谈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的现代研究在我国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沉淀中,毒性中药在疾病疗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

毒性中药对于疾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毒性中药作用具有双重性,其或起沉病、愈顽疾,或使人中毒、致残、致死,故毒药之利与害,在于是否巧用、善用。

而中药炮制,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更可通过炮制方法来进行控制,确保用药安全。

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中药材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地发挥疗效,同时也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1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简单的说,就是要减低或转变毒性成分。

许多中药材的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炮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到一个相当的量,用于临床安全有效。

《中国药典》的规定也是主要以士的宁的含量来控制生药的含量,使毒性成分含量降低。

例如:川乌的浸漂。

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我国第一部药物专着《神农本草经》就有“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的记载。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加热去毒2.1 加热去毒所含毒性成分与治疗成分相同中药的炮制,此类药物需通过炮制将其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即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 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马钱子通过砂烫至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 内部鼓起成小泡后, 使生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受热分解破坏, 据报告,含马钱子炮制品的中成药,一次服用剂量含士的宁控制在6mg左右,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不致引起中毒反应。

乌头经煎煮后, 可使剧毒的双酯型性生物碱转化为单酯型或胺醇型生物碱。

干漆中含漆酚达50%~60%,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 因而不宜生用, 经煅制后, 降低了毒性、刺激性,用于破瘀通经、去瘀杀虫。

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经制后, 所含的毒性成份—斑蝥素(84℃即升华)部分升华, 方可供药用。

2.2 水浸泡去毒此法是古代常用去毒方法之一,用于所含毒性成分为该药治疗成分的前体物质的中药。

对这类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炮制后,将其毒性成分转变为毒性较低成分或有效治疗成分。

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 不断翻动,多换水, 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质。

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份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中的药物, 如川乌、草乌、半夏等。

乌头临床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药,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双脂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则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脂碱型乌头碱虽比双脂型乌头碱毒性小,但仍具相当毒性。

中国药典 2005 版规定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再蒸或加水煮沸,炮制原理主要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脂型乌头碱类水解或分解成毒性较低的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类和几乎无毒性的乌头原碱。

水漂的毒性药物所用时间应视不同药物而定, 长者十几天, 短者几天, 只要水漂至无干心为度。

对于生半夏水漂既可防止发酵, 又可降低毒性。

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中药所含的毒性成份还是有效成份, 在水漂过程中应适中, 以免影响临床疗效。

2.3 加辅料去毒历代常用的辅料是从毒性中药中毒后的解救引申出的。

加工炮制时利用添加某些辅料以达到解毒的目的,常用的辅料有甘草、白矾、豆腐、食醋等。

2.3.1甘草的解毒作用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讲到甘草“解百药毒”。

其解毒机理是, 甘草含甘草甜素, 易水解生成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 而葡萄糖醛酸可与很多毒物结合, 生成一种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物质而起解毒作用, 直接用甘草汁来炮制远志、半夏和吴茱萸等药物可降低毒性。

2.3.2白矾的解毒作用白矾易与生物碱结合, 故用白矾制乌头, 可使乌头碱在水溶液中发生沉淀而除去, 达到解毒的目的。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用白矾水溶液浸制半夏, 证实同样能消除半夏的毒性。

2.3.3醋的解毒作用大戟、甘遂、芫花自宋代以来都用醋炙法炮制, 其目的是减低毒性。

大戟所含的有毒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及大戟甙等,大戟醋制, 三萜类成分与醋酸作用后, 生成的衍生物就没有刺激作用了。

甘遂炮制研究结果也证实: 用生甘遂和醋炙甘遂的酒精浸膏或混悬液分别给小白鼠口服, 结果服生甘遂酒精浸膏的58只中死亡11只, 服炙甘遂酒精浸膏的32只无一只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