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监管理局管理干部培训《中药学概论》试卷一、A型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每题共有4-5个选择,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请在每题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B1.中药药性五味中的酸味体现为()A、能泄能燥能坚B、能收能涩C、能散能行D、能补能和A2.相畏是指()A、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B、一种药物能够增强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C、一种药物能够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D、一种药物能够增强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B3.对证用药是()A、将中药的功效与疾病的症状相联系B、将中药的功效与疾病的证候紧密联系C、将中药的五味与疾病的诊断相联系D、将中药的归经与疾病的部位相联系A4.中药配伍禁忌是指()A、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B、药物合用后毒性降低C、药物合用后药理作用增强D、药物合用后另一药物的副作用增强B5.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属于沉降的药物是( )A、辛夷B、旋覆花C、荷叶D、升麻C6.金银花是:()A、清热泻火药B、清热燥湿药C、清热解毒药D、清热凉血药B7.红花属于:()A、活血止痛药B、活血调经药C、活血疗伤药D、破血消癥药B8.桔梗属于:()A、温化寒痰药B、清热化痰药C、燥湿化痰D、止咳平喘药B9.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处方用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是()A.中药材 B.中药饮片 C.中药提取物D.中药有效部位 E.中药有效成分C10.能与动物药中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达到矫臭矫味的辅料()A.酒 B.盐水 C.醋D.蜂蜜 E.生姜汁A11.为减少成分的流失,中药材在切制前水处理软化时需遵循的原则是()A.少泡多润 B.浸泡 C.浸漂D.喷淋 E.抢水洗E12.质地致密坚实,不易破碎的药材适宜切制的饮片规格是()A.极薄片 B.厚片 C.段D.丝 E.薄片B13.干燥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超过的温度是()A.40℃ B.50℃ C.60℃D.70℃ E.80℃D14.将药物煅至红透后,趁热迅速投人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法 B.提净法 C.水飞法D.煅淬法 E.扣锅煅法E15.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炮制方法是()A.制霜法 B.烘培法 C.煨法D.发芽法 E.发酵法C16.将药物同数种辅料混合,或浸泡,或加热,反复处理的炮制方法是()A.浸润法 B.炙法 C.复制法D.干馏法 E.加固体辅料炒法A17.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医药行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其中:中药饮片炮制的关键技术属机密级)的时间是()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D.1993年 E.1994年A18.适宜以甘草汁为辅料炮制的药物是()A.半夏 B.天南星 C.白附子D.甘遂 E.大戟E19.宜采用制霜法炮制后供临床应用的药物是()A.决明子 B.川楝子 C.苍耳子D.年蒡子 E.巴豆C20.蒸制后结合型蒽醌显著减少,泻下作用更为缓和,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的是()A.生大黄 B.酒大黄 C.熟大黄D.醋大黄 E.大黄炭E21.目前中药饮片监督管理标准是()A.国家标准 B.局颁标准 C.国家及地方的二级标准D.地方标准 E.国家、局颁及地方的三级标准E2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时,总包件在100~1000件的()A.取样5件B.取样10件C.按1%比例取样D.按2%比例取样E.按5%比例取样B23.取样时所取的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倍A.2 B.3 C.4D.5 E.6C24.防风根头部具明显的密集环纹,习称()A.狮子盘头B.油头C.蚯蚓头D.龙头E.疙瘩头C25.《中国药典》规定,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贵重中药测定水分的方法是()A.烘干法B.甲苯法C.减压干燥法D.气相色谱法E.红外线干燥法D26.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时,常用的酸为()A.5%硝酸B.10%硝酸C.5%盐酸D.10%盐酸E.10%硫酸E27.描述防己药材断面特征的术语是()A.菊花心B.星点C.云锦花纹D.网纹E.车轮纹C28.如需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尤其是纤维、导管、石细胞等不易分离的组织时,常用的显微制片方法是()A.横切片B.纵切片C.解离组织片D.表面制片E.粉末制片C29.目前中药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是()A.薄层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蛋白电泳色谱法E.组织化学色谱法D30.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黄色的药材是()A.秦皮B.苏木C.槐花D.西红花E.金银花A31.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后加盐酸1滴,显红色或紫红色的是()A.木质化细胞壁B.木栓化细胞C.角质化细胞壁D.硅质化细胞壁E.纤维素细胞壁B32.下列具有强列蒜样臭气的药材是()A.白鲜皮B.阿魏C.鸡屎藤D.败酱草E.鱼腥草E33.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药材()A.8980种B.9200种C.10250种D.11146种E.12807种C34. 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一般用()A. pH值B. Ka值C. pKa值D. pKb值E. Kb值C35. 属于分子筛原理分离中药成分的色谱方法是( )A. 氧化铝吸附色谱B. 离子交换色谱C. 凝胶柱色谱D. 逆流色谱E. 聚酰胺色谱B36. 下列生物碱属于苯丙胺类生物碱的是 ( )A. 莨菪碱B. 麻黄碱C. 苦参碱D. 吗啡E. 小檗碱A37. 能够使α-葡萄糖苷键水解的酶是( )A. 麦芽糖酶B.苦杏仁苷酶C. 转化糖酶D. 纤维素酶E. 芥子酶B38. 地奥心血康胶囊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A. 酯苷B. 甾体皂苷C. 强心苷D. 黄酮苷E. 三萜皂苷A39. 大黄酸结构母核属于 ( )A. 蒽醌类化合物B. 氧化蒽酚类化合物C. 二蒽酮类化合物D. 二蒽醌类化合物E. 蒽酮类化合物B40. 下列具有抗疟作用的萜类化合物是 ( )A. 龙脑B. 青蒿素C. 穿心莲内酯D. 龙胆苦苷E. 齐墩果酸C41. 与锆盐-枸橼酸反应后褪色的化合物是 ( )A. 3-OH黄酮B. 7-OH黄酮C. 5-OH黄酮D. 6-OH黄酮E. 4,-OH黄酮B42. 膜分离法中的纳滤适用于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量为小于 ( )A. 100B. 1000C. 5000D. 10000E. 100000A43. 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7,4,-二羟基黄酮B. 5,7-二羟基黄酮C. 3,5-二羟基黄酮D. 3,7-二羟基黄酮E. 3,,4,- 二OH黄酮C44. 高分辨质谱法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 )A. 共轭体系B. 官能团C. 分子式D. 结构式E. 立体结构A45. Molish反应阳性的中药化学成分是 ( )A. 糖B. 生物碱C. 黄酮D. 香豆素E. 有机酸D46. 下列哪项是咸味药主要的化学成分( )A.苷类B.挥发油类C.生物碱类D.无机盐类E.有机酸类C47. 中药配伍关系中属于协同作用的配伍是( )A.相恶、相杀B.单行、相须C.相须、相使D.相使、相恶E.相畏、相反A48. 兼有利尿作用的泻下药是( )A.大黄B.火麻仁C.芦荟D.番泻叶E.郁李仁C49. 芳香化湿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的主要成分是( )A.生物碱类B.有机酸类C.挥发油类D.鞣质类E.苷类D50. 茯苓素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A.抑制H+-Na+交换B.抑制Na+,K+--2Cl –共转运体C.抑制Na+-Cl –转运D.拮抗醛固酮E.增加心钠素含量E51. 肉桂的强心作用与下列哪项有关( )A.阻断M受体B.直接兴奋β受体C.抑制Na+,K+-ATP酶D.促进钙通道的开放E.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A52. 理气药对消化系统没有下列哪项作用( )A.抑制胰酶活性B.利胆C.抑制胃肠运动D.兴奋胃肠运动E.促进消化液分泌D53. 三七的止血机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增加凝血酶B.增加血小板数C.促进纤维蛋白原的生成D.抑制纤溶酶活性E.收缩局部血管B54. 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活血化瘀药是( )A.川芎B.益母草C.丹参D.延胡索E.银杏叶D55. 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是( )A.半夏B.桔梗C.川贝母D.浙贝母E.紫菀E56. 天麻苷元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的受体是( )A.M受体B.α受体C.β受体D.DA受体E. GABA受体A57.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的开窍药是( )A.麝香B.冰片C.石菖蒲D.樟脑E.蟾酥A58. 人参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药理指标是( )A.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B.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C.增加抗体形成细胞数量D.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E.提高抗体水平D59. 具有解毒作用的补虚药是( )A.当归B.熟地黄C.枸杞子D.甘草E.冬虫夏草C60. 具有保肝降酶的收涩药是( )A.山茱萸B.罂粟壳C.五味子D.赤石脂E.诃子D61. 与工业化生产及临床医疗关系最紧密的科学是( )A.中药鉴定学B.中药药理学C.中药制剂分析D.中药药剂学E.中药炮制学B62. 我国收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最高法典是( )A.制剂规范B.中国药典C.部(局)颁药品标准D.药品管理法E.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C63. 在中药药剂生产中,将粗粉和细粉或质重的粉与质轻的粉分开的单元操作叫做( )A.粉碎B.混合C.筛析D.精制E.分离B64. 混合的原则是( )A.方便B.均匀C.随机D.等量递增E.打底套色B65. 将药液中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单元操作称为( )A.精制B.分离C.浸提D.浓缩E.筛析E66. 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之一是( )A.加助溶剂B.加抗氧剂C. 向药液中通入惰性气体D.加增溶剂E.调节药液的酸碱度至最适pH值D67. 对已有标准的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检测是下列哪一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A.中药药剂学B.中药鉴定学C.中药化学D.中药制剂分析E.中成药学C68. 在中药学学科中,被称为是连接中医和中药纽带与桥梁的科学是( )A.中药制剂分析B.中药药理学C.中药药剂学D.中药炮制学E.中药鉴定学B69. “处方组成固定,原料质量稳定,制备工艺确定”是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 )A.原则B.前提C.方法D.步骤E.内容B70. 对某中药片剂进行“崩解度”测定是属于下列哪一项检测内容( )A.定性鉴别B.制剂通则检查C.一般杂质检查D.特殊杂质检查E.含量测定二、X型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每题共有4-5个选项,其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选项。
请在每题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ABCDE1.中药调剂操作包括()A、审方B、计价C、调配D、复核E、发药ABCDE2.中药配伍用药的形式有()A、同类药物配伍B、针对病因配伍C、针对兼证配伍D、针对副作用配伍E、针对有毒药物配伍ABCDE3.中药药性理论包括:()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ABC4.关于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乌头反贝母B、人参反藜芦C、甘草反海藻D、乌头反丹参E、半夏反细辛ACD5.妊娠用药禁忌中属于慎用药的是:()A、大黄B、水蛭C、牛膝D、红花E、牵牛DE6.属于辛温解表药的是:()A、牛蒡子B、柴胡C、升麻D、细辛E、荆芥ABC7.泻下药的功效包括:()A、通利大便B、攻逐水饮C、排除积滞D、渗泄水湿E、通利水道ABCDE8.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要求主要包括()A.性状 B.规格 C.鉴别D.检查 E.有效成分含量ABC9.《中国药典》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中,将炮制方法分为()A.净制 B.切制 C.炮炙D.水制 E.火制ABCD10.中药炮制减毒的途径有()A.净制处理 B.水处理 C.加热处理D.辅料处理 E.阴干处理ABCDE11.外源性有害物质主要包括()A.残留的农药 B.黄曲霉毒素 C.二氧化硫D.重金属 E.砷盐ABCD12.下列属于描述药材质地的术语是()A.角质 B.松泡 C.粉性D.油润 E.层状CDE13.制定中药质量标准要遵循的原则是()A.准确灵敏 B.简便快速 C.技术先进D.安全有效 E.经济合理ABCDE14.导致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有()A.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普遍 B.古代本草记载不一 C.品种变迁D.一药多基源现象普遍 E.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ACD15.中药材市场上常见的掺伪现象有()A.以其他种药材掺入正品 B.以栽培品冒充野生品C.掺入药材的非药用部分 D.掺入异物 E.增加水分含量BCE16.具有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是 ( )A. 汉防己甲素B. 马钱子碱C. 士的宁D. 小檗碱E. 乌头碱ABCDE17.具有保护肝脏作用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是( )A. 五味子酯乙B. 五味子酯甲C. 五味子酯丁D. 水飞蓟素E. 五味子酯丙A BCD18.下列属于甾类化合物的是 ( )A. 胆汁酸B. 强心苷C. 昆虫变态激素D. 植物甾醇E. 三萜BCDE19.可用于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 ( )A. 升华法B. 冷冻析晶法C. 色谱分离法D. 化学分离法E. 分馏法BE2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原理是 ( )A. 分配B. 吸附C. 离子交换D. 空化效应E. 分子筛BCDE21.具有抗毒素作用的清热药是( )A.知母B.黄芩C.黄连D.牡丹皮E.金银花BCE22.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镇静B.免疫抑制C.抗炎D.抗菌E.镇痛BCDE23.消食药具有助消化作用,其作用表现为( )A.调节胃肠功能B.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消化C.促进胃液和胃酸的分泌D.含B族维生素,增进食欲,促进消化E.含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 C,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ABD24.活血化瘀药在改善微循环方面,主要体现在( )A.改善微血流B.改善微血管形态C.抗心肌缺血D.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E.抑制组织异常增生ABCDE25.中药药剂学的工作依据有( )A.中国药典B.部(局)颁药品标准C.药品管理法D.药品注册管理办法E.中药制剂分析ABCD26.中药制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有( )A.原料B.空气C.辅料D.包装材料E.检验人员ABD27.下列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 )A.热压灭菌法B.干热灭菌法C.甲醛蒸气灭菌法D.微波灭菌法E.浸泡与表面消毒法ABDE28.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含量测定”,通常测定的对象是处方中的( )A.君药B.臣药C.使药D.贵细药E.毒剧药ABCD29.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A.温度B.光线C.氧气D.制剂处方E.制药设备ABCE30.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定性鉴别B.制剂通则检查C.杂质检查D.毒性试验E.含量测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