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腾笼换鸟

腾笼换鸟

腾笼换鸟:新鸟未至,旧鸟已飞字数:3571 字号:大中小“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2008年5月29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场事关广东省未来发展方向的会议正在召开。

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指示下,《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8个配套文件相继出台。

这份文件就是后来经常被提起的“双转移”战略,更通俗的,称之为“腾笼换鸟”,即将珠江三角洲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粤东、粤西、粤北,把高端技术产业引入到珠江三角洲。

“只要下决心迈出第一步,把笼子腾出来,不愁引不来金丝雀。

”针对外界的质疑,汪洋颇为坚定,而这一“腾笼换鸟”的过程将历时五年,费用高达500亿元人民币。

东莞素质低,请出去谋生吧
配合广东省委“腾笼换鸟”政策,东莞提出:要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引导和配置功能,通过推进三高一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序退出,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用工数,带动低素质劳动人口向外转移;加大与周边城市合作,打造更大的经济圈,把人口向大经济圈疏散,通过区域合作减少人口压力,鼓励企业工人到东莞的市外产业转移园就业;要以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经营成本的经济手段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

无疑,这是对外来务工者的“逐客令”。

事实上,作为世界级的“打工城市”,珠江三角洲近30年的发展,与外来务工人员密不可分。

东莞现有1200万常住人口,其中1000万是外来人口,被称为“新莞人”,成为东莞城市的主力。

然而,“腾笼换鸟”政策一出,企业前仆后继向外迁移,却是东莞市政府不乐于见到的局面。

在出席与台商座谈的会议上,广东东莞市副市长江凌呼吁“转移不如转型”。

省委书记汪洋则在东莞调研时出谋划策:“产业转移出去,可以把研发设计、组装包括总部仍放在原地,这样附加值就还在,将来税收并不会少。


“企业分地经营,这需要更高的成本,也会带来许多执行上的不便利。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赵维南说。

据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4月,东莞市有台企6200多家,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1/3。

而来自学校方面的消息称,早前就读的台商子女陆续完成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教育后,若未有新一波台商进入该区域投资,甚至是部分原有台商陆续迁厂,未来生源问题,学校必须审慎因应。

然而,这部分人,并不是东莞市政府希望减少的人口。

虎门镇是东莞市典型的服装加工镇,在1997年到1999年之间,它被称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飞虎”。

“现在的‘飞虎’是插翅难飞了。

”创办“耐安迪”服装品牌的肖士炎叹息道“这几年,随着虎门经济发展,消费高、用工难、工人工资高,已经没有以前的优势,再加上政策环境越来越紧,土地租金和税收攀高,浙江其他市场的崛起,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压力之下,市场前景也渐显渺茫。

从汕头到虎门镇淘金的肖士炎见证了东莞服装交易会火爆的十年,也亲历了冷清的三年。

“来服交会下单的外商越来越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服装厂参加服交会了,但是服装城的摊位租金却还是没下去。

”肖士炎说。

黄河服装城和富民服装城是虎门的两大服装城,肖士炎在富民服装城8平方米的固定摊位每月需要5万元租金,这还不包括管理费和税收,而厂房租金也越涨越高。

这使得包括肖士炎在内的众多虎门镇的服装厂面临两种出路:倒闭或者转移
2008年年底,肖士炎的工厂全部转移到湖北潜江。

“商人就是哪有利可图往哪跑,虎门的大服装企业几乎全部转移了,转移地大多还是外省,广东省内即便是粤北的物价还是比外省高。


目前的东莞,将希望主要寄予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虎门港以及东部生态园,实现其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其中地处穗、莞、深、港经济走廊中段的松山湖科技园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部省市共建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试点计划”,“我不在乎你是哪个行业,只要能自主创新,企业能够增强自己的成长性,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污染环境,都欢迎来松山湖,我们没有说过不要小公司。

”松山湖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晓慧称。

佛山你有七宗罪,不死就得走
“我们很想知道,政府对于陶瓷产业到底是什么态度?只是简单地要赶走吗?对于佛山这样一个支柱产业的调整,政府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

”彩鸿陶瓷总经理刘胜红无法理解政府的做法。

在她看来,佛山市政府2008年5月正式出台的三个政策性文件无非就是想强行关闭彩鸿陶瓷这类小厂。

“三份文件涉及的指标都不难达到,但是留给我们只有5个月的整改时间,怎么够?”如今大限将至,刘胜红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作为佛山的主要支柱产业,陶瓷产业在推动城区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多年来的粗放发展,陶瓷产业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就在不久前,《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列举了陶瓷产业的“七宗罪”: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行业自律管理较弱、国际市场存在障碍
当佛山市委书记林元与当地企业家们会面座谈时,尽管企业家们有着种种抱怨,但林元仍然强调,佛山对陶瓷企业扶持一批、改造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决心不改。

他指出,佛山淘汰陶瓷行业落后产能、推进节能环保方面“决心不改而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而同样是佛山支柱产业之一、同样是曾经被佛山人津津乐道的纺织业,如今也遭遇到与陶瓷业同样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初,纺织业就成为除陶瓷以外佛山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拥有规模庞大、配套成熟的完备体系,在那里,星罗棋布着“国”字头的“面料名镇”、“内衣名镇”、“针织名镇”、“童装名镇”以及“牛仔服装名镇”等鼎鼎有名的纺织产业集群。

然而现在,它们因为政策的需要而不得不放下对佛山本土的“眷恋”情结下决心迁移它方。

“不是我们不想转,政府的出发点也是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长期发展考虑。

但怎么转,转出去有多难,政府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划,现在都还不太清楚。

我们去过阳江、江门等地考察,当地政府也欢迎我们前往投资建设,但就是给你一块地,其他什么都没有,如何做呢?印染企业特别注重排污这一块。

”既是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同时也是佛山市樵利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树彬显得有些无奈。

前身佛山市第一针织厂的佛山市新光针织有限公司,在纺织行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品几乎全部出口。

新光针织的卢明铿称,目前佛山很多小型纺织企业都因撑不住压力而关门,“有的转行做其他的了,有的计划先关个半年再看下行情,他们人少,关掉和开起来都容易,但我们不行。


对于像有些纺织企业那样外迁到劳动成本更低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卢明铿称暂时不会考虑,原因是“那里太混乱”,他计划暂时先迁到佛山市外的西樵去发展。

“也是为了考虑降低成本。

现在我们在市区的工厂旧,换了新厂,给客户也多一些信心。

另外,西樵统一供水蒸气,废水统一集中到废水池等,这些也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成本。


“佛山市区的印染企业基本上都已关闭,大的基本都转到郊区或者外省市去了。

”一家专门做纺织产品中介的公司负责人吴先生透露道,目前的佛山市区纺织业萧条。

质疑
“实际上,产业升级这件事情是全世界各地都面对的。

但是,用‘腾笼换鸟’来实现产业转移升级是很难的,就是说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不能划等号,产业升级改变的不仅仅是产业结构,更重要的产业发展的能力。

东莞要‘腾笼换鸟’,仍然有许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珠三角的经济转型要依靠产业升级。

但产业升级就像爬台阶,更像跨陷阱,能够跨越就不断前进,一旦落入陷阱前进的进程就会中断。

前者如韩国,后者则如南美的巴西、秘鲁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菲律宾等国都陷入了长期徘徊的尴尬境地。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卫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