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
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重视。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或许是课文增长了或内容增多了,学生就是不愿读书,大多数默看或者声音很小,还有一些学生读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朗读这一关就过不去。
为此,
我从语气、语调、停顿这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先自己亲自范读,再让学生把自己置于作者当时的环境去品读文章、领悟文章,大声地朗读,并适时不断地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朗读的进步,力求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
二、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一定量知识的积累,怎么谈得上去创新、去开拓呢?当然,不可否认,现在许多孩子没有机会读书(有些孩子是不主动读书),确实也比较忙。
作为教师应多渠道帮助他们做好积累工作。
另外,在双休日,我鼓励学生到图书馆读书、做笔记,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
三、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试卷分析课的习惯
很多学生不认真对待试卷。
试卷是教师精心编制的特殊的练习,它具有单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看似独立,其实每一份试卷的综合性都较强,而学生发回试卷只看分数,不作分析,教师分析也不做好笔记,当时知道该怎样做,过后拿到卷子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此,对每一节试卷分析课,我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好记载。
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上,我认为说得太好了。
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
兴趣。
”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人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从激发学习兴趣人手,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祝福》等文章时,我就着重帮助学生分析从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明显的性格变化,分析祥林嫂孩子死后她的性格特征,并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说明造成他们这种心理变化的社会原因、个体原因,让学生换角色体会他们的心理,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逐渐地学会了分析他人、矫正自己心理的方法和途径。
另外,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困难期”,这期间,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困惑和矛盾,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封闭、理想与现实等等交织在一起,这种种困惑和迷茫易迷惑他们的心理,使其失去平衡甚至走向极端。
矫正学生的迷茫心理,单靠教师的说教很难奏效,必须努力改变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改变,这样才会真正的有效。
因此,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通过开展辩论会改变学生内心的不合理信念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如,当今初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往往凡事以我为中心。
我让学生就此展开辩论:你总是要求别人事事让着你、尊重你,你是否也那样对待他人?正反两方辩论后,学生逐步认识到自我为中心的危害,便能主动地替他人着想,同学之间的摩擦少了,矛盾少了,学生更加珍惜同学友谊了。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辛庄营乡学区大马
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