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内蕴丰富,知识层面复杂。
只有当学
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倾注了自己极大的热情,他们才可能以一种激动的、振奋的、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意识和感知到自己智慧
的力量。
要切实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维的敏
感性,使全体学生都充满激情、希望。
置身于创造性的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之中,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智能型人才。
语文教学需要稳定持久的高品位的兴趣
品质。
在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今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地
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
能力,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
〔关键词〕质量提高语文教学方法
1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
教师的脑力劳动必须
始终与学生的脑力劳动协调一致,但最终目的还是学生积极开展脑力活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摆正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位置。
即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学习的兴趣就在于进行紧张有
序的智力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更在于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特殊吸引力。
教师
必须具备一种宝贵的品质,一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热爱、学习和渴求知识的
引路人,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唤起他们的
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对自己所教的
科目和学生倾注极大的热情,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选择最佳的教法。
语文教材
中有大量的情景交融、情理兼备的好作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去调动学生
的情感,并将其作为长久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
2 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加强人文关怀
高品位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求异求同思维的辐射与聚合,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
读者。
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会有更高更深层面的创造性,即不仅反映事实的静
止性,而且反映文学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既然如此,语文教学来源于
教材的同时,适当地高于教材、异于教材是创造性学习兴趣的触发剂。
创造性学
习能否撞击出真知灼见的火花来,只有学生的思维经过活化、实践、辐射三个阶段,提出创新的说法且同时具有创新的价值,才能成为有思想的读者。
只有如此
才能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的火花勃发出强劲奔放的生命活力。
根据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总是交织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同活动,促
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问疑、质疑、探疑和释疑。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
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精思多问,何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
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的惊奇过程。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缺乏兴趣,他
们的思维活动势必浅尝辄止,反映表象,不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
进行创造性学习。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就必须突破教材思维定势的
消极作用,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更不
可使他们草率地作出结论,尤其不可搞所谓的标准答案。
语文教师为提高所谓的
全科合格率依然照本宣科,学生从此便失去了自己的表达机会。
中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原本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与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藉的华章,如果教学过
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
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力,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
体系包括理想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学
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催化剂
初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易兴奋的特点,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常常使学生进入极大的激动状态之中,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对
某些感兴趣的学科特别注意,或者对某些老师“情有独钟”,他们带着满腔热情愿
意学习他们所喜欢、钦佩的教师所教的学科。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
全身心的投入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极大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其人格的感召力将成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强大催化剂。
教师要以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抓另外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艺术。
教师若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
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从课题导入到整
堂课的语言组织,问题设计,情景布置、板书设计等等,全力围绕如何激发学生
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思维而构建,让学生常常置身于一种跃跃欲
试的亢奋之中、一种“我要学”的冲动之中、一种创造的欲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