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1班叶丽丽11250811135
地籍与地籍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他们在土地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答:地籍概念: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地籍的特点:空间性、公信性、精确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谈谈空间性和连续性,地籍的空间性是由土地的空间特点所决定的;土地的坐落必须与空间位置、界线相联系,地界的变动,必然带来土地使用面积的改变;同时土地的数量、质量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

地籍资料的连续性说明地籍信息不是静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与权属的频繁变更,都会使地籍数据失实,必须经常更新,以保持资料记载和数据统计的连续性,否则难以反映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地籍的分类:⑴按发展阶段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地籍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⑵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⑶按地域和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⑷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的分类: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

地籍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法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地籍管理的原则:⑴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⑵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⑶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⑷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地籍档案管理。

两者之间的联系:①为了建立地籍,设置地籍簿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

为此,就要开展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②土地面积、用途、利用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土地的权属也会发生转移,因此地籍管理工作必须跟踪土地的变化,采集变更的现势资料,以保持地籍的连续、系统、和完整。

③根据地籍连续性的特点,地籍管理的基本文件应该是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和权属等状况的连续记载资料。

④为了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地籍管理的工作项目及其文件的格式、要求等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要过于频繁的改动。

⑤地籍管理制度的稳定性是保持地籍资料连贯性和系统性的重要保证条件。

两者之间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地籍是课税对象的登记清册,而且还包括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和土地等级、地价
等内容的登记簿册。

②侧重点不同,地籍不仅仍在发挥着税收职能和职能,而且随着社会不如多用途地籍时代,地籍将侧重于为合理利用土地服务;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地籍管理必须为一定的土地制度服务,并不断根据阶级统治的
意志,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相适应看,所以,地籍管理将侧重于为国家管理土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服务。

③④
地籍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⑴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地籍提供有关土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和法律状况的基本资料,是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

⑵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是记载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拐点位置,以及土地权属来源及其变更的基本依据等的图册。

因此,地籍是调处土地争议、复原界址、确认土地产权最具法律效力的依据;地籍是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保护土地产权人合法权益最具公信力的基础资料。

⑶为改善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地籍可以提供土地资源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基本信息。

掌握和科学得运用这些资料,不仅可以指导生产和建设,而且可以进行科学的效益评价和预测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因此,完整准确的地籍信息资料,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及各项规划的基本依据,是组织行业生产和进行各项建设的基础。

⑷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土地登记簿册可以提供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准确信息,提供准确的土地数量、质量、等级等的信息,这些是国家土地课税的基础资料,它们为开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为防止逃避土地税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⑴地籍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许多地区通过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确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属、界址、面积,解决了大量的土地纠纷,有效地保护了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⑵为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基础信息。

例如,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06公顷(1.59亩),相当于世界人均0.25(3.75亩)的43%,且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呈逐年下降之势。

通过土地对人口的负载量和人口对土地的需求计算,掌握仁弟矛盾状况,制定和调整相应对策;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土地统计、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及时提供提供科学、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贯彻基本国策服务。

⑶为社会和国民经济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地籍信息服务。

各级地籍管理部门掌握的地籍信息资料可为社会各方面如城市规划和建设、村镇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各生产部门等,提供第一手最具公信力的信息资料。

⑷为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基础工作搞得准确、扎实、可靠,土地管理的其他工作如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用地计划等才有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