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管理学试题(1)

地籍管理学试题(1)

(一)判断题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16.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地籍档案与其他各类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和短期保存三种。

()1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保存价值的鉴定。

()18.地籍档案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地籍资料的标准化和案卷组织的标准化两方面的内容。

()19、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20、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在抵押期间的地上新增建构筑物也随之抵押。

( ×)21、地籍管理是指国家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 √)22、土地登记可分为变更登记和总登记。

(× )23、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决定的,报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 )24、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

(√ )2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仍为集体所有。

(× )26、土地初始登记的通告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

( ×)27、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

(√ )28、土地证式样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 )正确:3 4 5 7 8 10 14 15 16 17 18错误:1 2 6 9 11 12 13(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

A.税收地籍B.产权地籍c.多用途地籍D.常规地籍2.下列()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

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规划3.城镇土地分类以用途为依据,全国城镇土地分为一级类和二级类的个数分别是()个。

A.10和26B.12和24C.12和24 D.10和244.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A.县B.一宗地c.省D.某一级别土地5.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

A.交通状况调查B.地形调查c.供水设施调查D.能源调查6.下列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是()。

A.水资源调查B.劳动力调查c.特种土宜调查D.植被调查7.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A.土地登记B.地籍测量c.土地统计D.地籍档案8.我国土地的基本登记机关是()。

A.县级人民政府B.乡镇人民政府c.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土地行政管主管部门9.土地登记以()为基本单元。

A.户B.宗地c.使用者D.街区10.初始土地登记开始,土地登记机关采用一定的形式如公告、通知等,说明申请登记匿的范围、对象和地点。

土地登记是按照()进行的。

A.用途不同划分后B.土地面积的大小C.行政辖区D.登记时间先后11.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者B.集体土地所有者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12.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

A.地籍调查B.土地权属审核C.注册登记D.颁发证书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A.宗地B.某一级别土地C.县D.省14.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

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D.以上答案都不对15.现阶段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由()种报表组成。

A.10B.12C.15 D.1816.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分为()和定期报表两类。

A.月报B.季报C.年报D.周报17.土地统计报表每年的截止日期是()。

A.9月30日B.10月31日C.11月30日D.12月31日18.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的鉴定。

A.使用价值B.保存价值C.真实性D.完整状况19.()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的收集B.地籍档案的整理C.地籍档案的分类D.地籍档案的立卷20.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规定办理。

A.土地权属登记B.土地初始登记C.土地变更登记D.土地抵押登记2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包括一级类和二级类的数量分别是()个。

A.8和48B.8和46C.10和46 D.10和4822.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凡在()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档案应长期保存。

A.10~20年B.20~30年C.30~40年D.30~50年1-5:D D D B B 6-10: B B C B C 11-15: C B C B C 16-22: C B B A C B D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l. 地籍在我国历史悠久, 古代主要为政府登记土地作为(A) 的簿册。

A. 征收田赋依据B. 征税登记C. 课税对象D. 课税对象登记2.国家对各项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项规范化政策、法律规定、称( D )。

A.地籍调查规程B.土地登记规则C.土地确权规定D.地籍制度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 C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片B.地籍卡C.地籍资料D.地籍表册4.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B )。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5.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D )。

A. 地块B. 县C. 村和街道D. 宗地6.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__ C ____两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 D. 土地登记7.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地类共有___ C ___个。

A.10 B.6 C.8 D.78.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类应确定为( C )。

A.旱地 B.水浇地C.望天田 D.灌溉水田9. 初始权属调查是调查人员对( C )某一行政辖区内申请登记的全部宗地进行全面现场调查, 以核实宗地的权属, 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A. 村及村以上B. 乡及乡以上C. 县及县以上 D 省及省以上10. 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D )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A. 从西到东、从南到北B.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C.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D.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11.下列( B )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

A.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界址调查C.面积量算 D.界址点测量12.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C )。

A. GPS控制测量 B.面积汇总统计C.地籍细部测量 D.绘制宗地图13.地籍测量以测定( B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 B.界址C. 界址点D. 界址线14.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A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A.初始权属调查 B.初始面积量算C.初始土地登记 D.初始土地统计15.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 B )。

A.重要地物B.等高线C.土地权属界线 D.河流16.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我们又称为( B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A.TRK B. RTKC.KTR D. TKR17.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A )。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A. 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③②⑤18.测定界址点的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 D )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

A. 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C.角度交会法 D.GPS法19.《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为( A )厘米。

A.±10 B.±5C.±7.5 D.±1520.变更地籍测量宗地面积变更应当采取( B )原则。

A.新计算值代替旧计算值 B.高精度代替低精度C.产权人择优原则 D.量算面积代替测量面积21.地籍图上表示建筑物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B.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C.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D.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可舍去22.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 A )。

A.区县编号 B.街道号C.街坊号D.宗地号23.基本地籍图分幅编号按图幅( C )坐标数编码。

A.东北角B.东南角C.西南角D.西北角24.在地籍图上地籍号以分式表示,其中分母表示(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