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
课题 1. 力执教张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磁铁、大头针、刻度尺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6号”发射时的影片和照片,提出问题:“神州6号”和火箭为
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
的飞天梦?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
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
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
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
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观察与思考
积极发言
列举例子
提出看法
积极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
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打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打右手,
手拍打桌子)。
人推车……(学生举例)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扣
球……(学生举例)
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
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
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
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
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
地球……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手拍桌子;左手拍右手;
人推车;汽车拉拖车;
起重机吊货物;运动员踢球;
运动员举杠铃;运动员扣球;
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
物体作用物体物体作用物体
亲自感受、观
察、思考、举例
猜一猜
观察实验
教师和学生
一起分析3.归纳总结
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压、打击、
吸引、举、排斥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
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
解。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自己归纳并得
出结论
学生举例,指出
施力物和受力
物
教学过程设计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
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
受力的感觉?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
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
桌面上靠拢。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
斥力。
(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
把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学生实验:
(1)用手拍桌子。
(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
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
2.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
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
力。
学生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
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
来越快;用投影仪对比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
让
猜一猜
观察实验现象
并思考
回答引起现象
的原因
观察实验现象
并思考
回答引起现象
的原因
亲自体验并思
考
归纳并总结结
论
进一步理解
举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
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
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
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
静止。
(3)归纳总结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
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
(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
②射箭。
(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举例
(4)进一步理解
通过学生实验来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
程度相同吗?
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
睛看不出来。
观察实验现象
并思考
看图、分析并思
考,说明足球的
运动状态是怎
么改变以及改
变的原因
归纳并总结结
论
列举例子
猜一猜
观察实验现象
并思考
亲自体验并思
考
归纳并总结结
论
观察实验现象
并思考
归纳并总结结
论
小结学生回顾并体会过程和方法,巩固知识和技能
思考与练习
1.“注意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是物理学中的力?为什么?
2.“神州6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
天梦?
3.分析一个例子——“顽皮的大象向下压跷跷板,跷跷板向上弹起小孩”。
4.课外小制作:用大号墨汁瓶和细玻管来演示微小形变。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学生看图、提
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