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7.1节材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8.5土壤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绿色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本方案是根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设计施工图纸,结合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实际条件,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
本施工方案作为工程绿色环境管理的依据,编制时对施工部署、主要技术方案及措施、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情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突出其可行性、科学性。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9.《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10.《绿色施工导则》;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1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4011-2007);14.设计图纸及图纸答疑所形成的相关文件;15.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16.本企业现有的技术和施工管理经验;17.其他资料。
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厂区大门东侧,原重水堆元件厂东北侧;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190m2,建筑层数5层,建筑总高度:21.6米。
2.1设计内容建筑性质办公科研楼结构类型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类别二类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9度人防工程等级无基础类型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防水等级Ⅱ级防水耐用年限15年总面积及各栋楼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1320m2 总建筑面积6190m2 地下总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6190m2基础形式独立基础加基础梁主体结构现浇框架结构建筑层数建筑高度5层/21.6m墙体地下部分外墙为370厚内墙为240厚,均采用MU10.0承重实心砖,M5.0水泥砂浆砌筑;-0.500处墙基防潮层。
拟建项目场地位于厂区东侧,西南紧邻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四周较空旷,远离居民生活区,施工对环境和扰民方面的影响较小。
场地南侧紧邻重水堆氢气站,附近30米内禁止明火。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绝对高程1110.29m~1106.14m,最大高差4.15M,地形比较平坦,地势开阔。
依据包头市科达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勘察报告,场地底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层①、粉土层②、砾砂层③、粉土层④、砾砂层⑤、粉土层、砾砂层、粉土层、砾砂层、粉土层、粗砂层、粘土层。
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50m。
2.3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本工程位于包头市青山区,处于干旱—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夏季天气炎热;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差较大;冬季多西北风,天气严寒,降雪不多。
第三章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制度3.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1)以项目经理和项目安全责任人为核心,在项目经理建立符合ISO14000标准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小组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项目部其余管理人员2)将有关绿色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施工现场安照业主文明安全工地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文明安全施工管理。
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3.2管理制度1)每周召开一次“绿色施工”工程例会,总结前一段的绿色施工管理情况,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
2)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管理检查制度。
每周组织一次由各部门、班组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出“问题通知单”,各部门班组在收到“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有关部门应督促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3)项目部成立场容清洁队,每天负责现场内外的清理、洒水、降尘、保洁、消毒等工作。
4)项目部配置粉尘、噪音等测试设备,对场界内噪音、现场扬尘等进行检测。
对环保指标超出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现场,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4.3施工总平面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尽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二层轻钢活动板房板房。
4、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5、临时设施布置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减少对原有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能源节约5.1节能措施1)能源节约教育:施工前对于所有的工人进行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在电源控制出,贴出“节约用电”、“人走灯灭”等标志,在厕所部位设置声控感应灯等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保证在宿舍内不适用电炉子、电热器等电器。
2)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及流水段情况,合理布置施工照明灯具,选择发光效率高的照明器具。
6)办公室、宿舍照明灯要做到人走灯灭,不能出现长明灯现象。
晚间现场加班用照明,要求工人下班后,电工及时把大功率照明灯拉闸断电。
7)施工现场的焊机要随用随合闸,用完立即关掉,以免长时间空载。
8)建立奖罚制度,对节能突出的班组进行奖励,对能源用量超出定额用量的班组进行处罚。
9)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5.2机械设备与机具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5.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5.4施工用电及照明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第六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提高用水效率1)制作“节约用水”的小标语,贴在水龙头旁,提醒职工用水完毕后立即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
2)制定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10%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3)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和变频泵节水器具,有效节水,降低用水量。
4)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5)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6)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7)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8)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2非传统水源利用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2、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第七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1节材措施1)根据材料计划用量用料时间,选择合适供应方,确保材料质高价低,按用料时间进场。
建立材料用量台账,根据消耗定额,限额领料,做到当日领料当日用完,减少浪费。
2)建立回收小组,专门负责回收可使用的零散材料,回收利用。
3)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4)周转材料进出认真清点,即时回收,妥善保管,按时进场及退场,节省租费。
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
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5)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减少二次搬运,节省人工。
建立钢筋统一加工场地,统一管理,合理配料,提高用材率。
6)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7)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8)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9)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10)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7.2结构材料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2、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3、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7.3围护材料1、建议业主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