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
年底具备2003年立项,再到2009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水文状况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气候地质其它: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为了减少对隧道+岛+桥的方式。
4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
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C .抵御地震台风 ? ? ? ? D .利于桥隧转换 A 错。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C 错B 错。
D 正确; 。
???
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
(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
(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4分)
(1)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回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该处海域海水深度较大,采用隧道比采用桥梁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要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
隧道对船舶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每点2分,共4分) (3)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职能种类可能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
大。
(回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例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
世界第四大湾区。
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
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粤港澳大
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 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
0.5%、l 2 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
2017年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
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
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图
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
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主体工程由6.7
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
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
个人工岛。
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
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1)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
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
(8分)
(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8分)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
(6分) ?(1)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3分)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收地(泛珠江流城)的发展;(2分)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丰富(答出2项得2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l 分)
(2)提升港口服务水平:(l 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设计的分)加强区内外合作,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香港对外经贸的渠道(开拓对外经贸集道); (
保护,加大开放力度。
(答出1项得1分)
(3)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2分)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设深度大;(2分),处
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2分)海洋空气中的水汽盐分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
(2分)答出3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