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判性思维阅读笔记

批判性思维阅读笔记

批判性思维阅读笔记一、三明治教学法与批判性思维,董毓,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页2014-01-18世界上有两个学校的医学院是开创PBL式教学闻名的,一个是哈佛,另一个就是麦克马斯特大学。

处处渗透尊重学生和充分互动的精神是极为正确的,中国的在课堂上满堂声如洪钟的“好老师”形象,其实是极大的误解,它是压制学生的代名词。

批判性思维教学,特别强调苏格拉底方法的实质性运用,强调构造的问题系列的质量,相关性、饱满性和开放性。

二、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董毓,《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1期批判性思维不等于否定,而是谨慎反思和创造;批判性思维不等于论证逻辑,而是辩证认知过程;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技巧,而是理智美德和技巧的结合。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包含批判性思维的素质教育得到广泛开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严密审慎、敢于竞争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动态和实践的批判性思维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态度与分析、推理、判断、开创等思维技巧的结合,以理性和多样性为指导主轴不断寻求知识和合理决策。

批判性思维教育会切实推动科学、文化和社会的自主发展。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国际教育界被认为是和读、写一样基本的学习和学术技能,是创造知识和合理决策所必需的能力。

现在批判性思维越来越被认为是构造性或建设性(constructive)的,它依然要评判假说、观念、论证等,但它要通过构造新的替代假说、观念、论证来评判它们。

批判性思维更应主动先从寻找反驳的理由出发,对已相信的和遵循的信念(观念、理论等)和答案,先要问:有没有办法发现它们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寻找可以克服这些缺陷的更好的认识?这个思路,是从好中找到“坏”,是吹毛求疵,像罗斯说的“带有预期的揭露缺点的目标去做研究”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有三大方面的不同:(1)批判性思维远远超越了单一的论证。

(2)批判性思维包含创造的成分,包括提出并评估替代观点,从中选择最好的。

(3)批判性思维包括对证据本身的批判性评估。

关于论证的合理性(好坏评价)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说法:(1)逻辑的:合理的论证是真的前提加演绎有效的推理。

(2)修辞的:合理的论证是能说服争论一方的论证。

(3)辩证的:合理的论证是在辩论中对争论问题的解决作出建设性贡献的论证。

批判性思维不等于逻辑,不等于日常语言中的逻辑,不等于推理,甚至也不等于过去理解的论证,而是批判理性主义理解的那种通过良性的辩证批判而推动的认知活动。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发展的;思考不仅要得到正确的信念,还要得到新的正确信念。

观念上,要把批判性思维看作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创新和发展。

教学中,要强调辩证批判、正—反—正论证方式、隐含前提、多样化替代方案等内容。

教学方法则要采用团体交互性讨论、鼓励公开、理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即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教批判性思维,这样可直接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精神首要的有三个方面,就是求真、公正和反思。

这是轴心理念,是批判性思维教育者要瞄准培养的精神素质。

与此精神相应的一些具体的“理智规范”,称为理智美德(如理智的诚实、全面、开放、明晰、细致、谨慎、自省反思、力求理解、相信理性等)。

这些批判精神的内涵,是一个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的内在要素。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语文教育的范式转换,董毓,《语文学习》2016年第10期批判性思维的内核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

它由一组体现理性和开放性的理智品德(我们也叫它“习性”,即形成习惯的品性)和技能构成。

理智品德指相信理性、讲道理、有好奇心、爱探究、公正、谦虚、自律等。

技能指解释、分析、推理、判断和发展的学术方法。

简单地说,我们要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者,是虚怀若谷、坚守理性、勇于探究的人。

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是最应该教批判性思维的地方,也是训练批判性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阅读,一般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理解。

一篇论述文之所以是论述文,是要人相信、接受它的结论:它的观点或方案。

那么理解它,就是辨别、分析它的论证、理由、结论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看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然后评估这个论证:它是否充分、合理?作者是否成功地让人相信了他的论点?在这样的评估基础上,批判性阅读进入第二阶段,其目标就是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我们可以补充、修改、完善原来的论证,或者可以发展自己的反面观点和论证,甚至发展一个新的观点,把前人的观点、论证纳入进来。

批判性思维鼓励大胆发挥想象力,当然,我们的想象和发展,也需要合理评估,即也要承受批判性思维,看看它是不是符合生活逻辑,是不是立足于文本的目标、类型、语义来进行的具体解读、深入挖掘和有意义的展开。

批判性写作应该是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达对认知观念和行动决策的论证。

它要符合批判性思维所说的“好论证”的基本规则。

即使一篇当堂写作的论述文,比如考试作文,也至少要符合这样三方面的要求才能是好作文:第一,词语概念要清楚、具体:不能使用模糊、空洞、大而不当的概念进行叙述。

第二,论证要有实证性:特别是证据要真实、具体、相关;要用实际的例证。

第三,论证要全面:我们说要进行“正—反—正”式论证,即对一个论点,既要考虑支持方(正)的论据,也要公平考虑反驳方的论据(反),最后的结论(正)必须是建立在前面两者的综合之上。

批判性思维和近现代的英国经验主义和分析哲学传统联系紧密。

这样的传统坚信,人的实际观察和经验,才是知识的基础和最终判官。

所以,探究和实证是知识的发生发展动力学的支柱原理。

被认知和探究所需的逻辑工具,像那些基本演绎、归纳、假说推理和评估的逻辑原理和分析论证、寻找反例、进行反驳和假想推理的技巧,在中学初步进行这样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这样的培养,不能像我们目前某些逻辑课程那样教授和背诵逻辑知识,而是应尽可能多地熟练运用。

这样,在写作论述文时,能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分析和评估观念和信息,构造自己的充分论证,等等。

在培训(教师培训班)中我们会围绕论证的要求,讨论研习探究和实证、批判性阅读、问题和论证分析、论据和推理的评估、辨别隐含前提、开放思考替代观点、批判性写作等内容。

我们也会研习一些批判性思维推崇的教学法,我们称为“问题引导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它的中心是构造问题和苏格拉底问答法。

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措施。

它考核基于证据的文章解读,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要求考生分析论证,强调依靠具体例证来支持考生的答案的重要性?——这是新SAT的精髓。

就是说,它考查学生的实证、探究和分析能力。

这是批判性思维。

四、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真的是全球领先吗?外滩教育2016-08-23区别在全班最好的5-10%那一层上,都是西方学生,自立自信,思考能力强,常有独到见解,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新意,且有分析有论证,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

我那时接触的中国学生没有这些素质。

所以,我们自己私下也说,最优秀的,还是西方白人的孩子。

所以在北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关乎学术探索、实证、判断能力的教育,贯穿于他们教育过程的始终。

不仅仅是大学,在中小学的阅读、写作、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等各个学科中都有全面的融入。

比如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就强调学生常规学科学习之外,要有能力独立承担或小组合作进行项目研究,从学会观察、搜集资料、讨论表达、提出问题,再确定研究课题等,一整套的过程都需要系统培养和指导。

对国内的孩子而言,理性和开放的习性和能力都是弱项;在能力上,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都缺乏训练。

西方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采用现实例子来教学时,是来教分析和观点比较的方法,而不是借此灌输老师自己赞同的立场。

系统深入的分析不是每件事都需要的,要了解批判性思维的范围和限度。

凡是遇到问题和分歧,应该先多向自己提问:“这个问题到底说的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真不真,全不全?其实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开始主要就是收集、判别信息,识别论证的前提的可靠性,推理,寻找反例,发展新的解释和论证,综合平衡等。

这些方面的学习,可以逐渐提高。

而首要的,是上面说的,做批判性思维精神的模范,在课堂上实践求真、反思、公正、开放的原则。

五、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董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论证有三大基本要素:前提,结论,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

推理的类型:概括,类比,标志,因果,权威,原则。

类比:从两个事物的一些性质的相似性,推导出这两个事物在别的性质上的相似性。

标志:根据已有的现象,推理和它相关的因素,它隐含的因素或引起它的因素。

比如好的高考成绩被认为代表高智力,新的流行感冒代表一种新的病毒的存在。

因果:推理某种事物是另一种事物的原因或者结果。

权威:引用某个权威人士或者机构的断言来证明观点或事实的真实性。

原则:运用某种广泛认为有效、真实的原则和普遍规律来证明其适应场合下的结果的存在。

推理分为两大类:归纳和演绎。

归纳推理有几种类型,包括归纳概括、类比、因果推理等,它们都是从有限数量的事件推论到普遍的规律,从过去发生的事件推论未来的发生规律,或者从已知推论未知。

归纳概括有两种:简单枚举归纳和统计归纳。

简单地说,大多数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反,是从一般向个别的推理。

确定性和可能性,其实是区分演绎和归纳的更好标准,如果是确定的,那么就是演绎;可能的,就是归纳。

归纳是“可能性”的推理,好的归纳是结论可靠性很高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确定性”的推理,好的演绎推理是在前提为真的情况下结论也肯定真。

归纳推理可以达到越来越高的可靠性,但不能达到像演绎推理那样完全的确定性。

好推理的根本要求:相关和充足。

(充足性)在演绎推理中,它指有效性;在归纳概括中,它指结论的高概率;在其他推理中,它指最好的论证。

评价一个论证的好坏,先要看它的推理类型。

如果是演绎推理,就看它是否有效;是归纳推理,就看是否足够可靠。

分析论证:澄清概念、重构论证、补充隐含前提。

评价论证的三大任务:审查理由的质量、评估信息来源的公正性,检查推理的相关性、充足性,考虑竞争观点、调整和综合结论。

检查演绎推理,和检查其他推理一样,先要检查前提和结论之间的相关性。

检查有效性的方法有找反例和检查推理形式是否有效。

检查统计归纳:前提(样本)例子和结论(全体)的相关性;样本的代表性,选取的随机性;样本的数量;调查问题的明确性,计算、解释的准确性。

样本的代表性:反映总体的特点。

人们容易忽略的另一个因素是调查方式,它包括问题及其表述、询问方式、计算百分比的方法等。

问题的设计准确、清楚、直接、一致、全面的性质,是得到准确、有意义的答案一大关键。

长期以来,人们把归纳推理看做是得到新知识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