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
病因
肾
蛋白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
蛋白丢失 过多 低蛋白血症
胃 肠
蛋白质分解 加速
蛋白质 合成障碍
病因
1、蛋白摄入不足、吸收障碍
①长期饥饿或长期低蛋白低热量饮食。老年人 咀嚼功能低下等原因也是导致营养不良及低蛋 白血症 (1)摄入不足
②因疾病不能进食或食后即吐:食管狭窄、食 管贲门癌、幽门梗阻、脑神经性呕吐等。
诊断
• 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低于 <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治疗
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 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
治疗
• 1、饮食疗法: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给予高蛋白
质、高热量的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60~80g,保 证充足热量供应(2500千卡/日以上)。 • 肾病综合征患者通常是负氮平衡,如能摄入高蛋白饮 食,则有可能转为正氮平衡。但肾病综合征患者摄入 高蛋白会导致尿蛋白增加,加重肾小球损害,而血浆 白蛋白水平没有增加。因此,建议逐日蛋白摄入量为1 g/kg,再加上逐日尿内遗失的蛋白质量,每摄入1g蛋 白质,必需同时摄入非蛋白热卡138kJ(33kcal)。供 给的蛋白质应为优质蛋白,如、鸡蛋和鱼、肉类。并 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小结
• 低蛋白血症提示营养不良、病情严重程度 • 低白蛋白血症是一个潜在的、独立的不良预后 指标。 • 治疗低蛋白血症的策略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和 恰当的营养治疗。 • 白蛋白不宜直接作为营养制剂使用
病因
3、蛋白丢失过多
(1)肾病性蛋白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病。
主要因胃肠黏膜细胞病变或脱落,使其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由于 胃肠道黏膜严重糜烂、溃疡,引起炎症性渗出,丢失大量蛋白质;肠 淋巴管阻塞,使肠管间质中的组织液不能被吸收而漏入肠腔。常见 (2)蛋白丢失性胃肠病(protein-l 病因:糜烂性胃炎或肠炎、病毒性胃炎、过敏性胃炎、嗜酸性胃炎、 osin gastroenteropathy) 伪膜性肠炎、Crohn病、先天性肠淋巴管扩张、小肠淋巴病、Whippl e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 (3)大面积烧伤引起创面大量 蛋白渗出 (4)反复大量排放腹水或胸水 (5)慢性失血 (6)大面积渗出性皮肤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出血、胃癌、反复发生的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 出血、钩虫病、痔疮出血、结肠病(溃疡、息肉、癌)、出血倾向(血 小板病、血管病、凝血异常等)、月经过多等。 天疱疮、重症皮炎、湿疹等。
治疗
2、人血白蛋白的应用:
白蛋白的应用剂量为每次10~20g静脉滴注。 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可以防止低白蛋白血症 的发生; 关于已有腹水或组织水肿者补充白蛋白可起 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对于脑梗死患者,白蛋白可以起到脱水降颅 压的作用。
治疗
• 另外,盲目的补充白蛋白扩充血容量会增加负 荷,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由于老年重症患者 多伴有心功能不全,极易产生急性左心衰。 • 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 原则: 少量 多次 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利 尿剂
治疗
(2)静脉滴注白蛋白: 支持观点:有资料显示,每给予10g蛋白,1
h后约有174ml液体或2-5h内约有300-800ml 水分进入血液循环内,改善组织和器官的 微循环,加之白蛋白的抗氧化,载体等其 他重要药理作用,都提示了白蛋白的重要 性。
治疗
(2)静脉滴注白蛋白: 反对观点: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UHI)指 出:“对于营养支持的病人来所,白蛋 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白蛋白的分解产物缺乏色氨酸,营养价 值较低,且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机体 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
• • • • • •
定义 白蛋白的作用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定义:
• 低蛋白血症又称为蛋白营养不良,低蛋 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 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营养
不良。 • 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低于<25g/L, 称为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的作用
• • • •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抗凝作用 维持血浆渗透压 保护微循环作用 作为载体转运物质、促进抗体酶的合成。
(2)失代偿性肝硬化
(3)肝癌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lb显著减少(达正常值的1/200 (4)低蛋白血症(analbunu 0—4000),α 2G1与β -G1增加,水肿、乏力、关节 nemia) 痛、低钙血症等。 (5)其他原因的肝功能衰 损肝药物或毒物中毒、酒精中毒、肝缺血或缺氧、 竭 肝移植失败或排异
低蛋白血症
潘浩பைடு நூலகம்
病例
• 老年女性,因间断胸闷1年,加重1天入院。入 院查体:体温37.5℃,血压110/80mmHg,贫血 貌、消瘦,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 音。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诊断为“冠心 病、心功能I级、双肺肺炎、低蛋白血症、双 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 聚集、稳定斑块、扩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 疗,一段时间后出现真菌感染,胃肠道菌群失 调,食欲不振,并反复发热。多次复查白蛋白 均低于正常值。
病因
4、体内蛋白质消耗过多
(1)消耗性疾病
恶性肿瘤晚期、恶病质(cachexia)等。
(2)慢性重症感染
肺结核晚期。
(3)内分泌病
失治的重症甲亢、失控的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病人日益消瘦,严 重者呈恶液质状态。食欲差。疲乏、无力,体 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 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 动过缓。 • 浮肿, 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及腹水。 • 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 抗力差等。 •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可有出血倾向。
老年住院患者,目前多数存在长期使用抗生素 的情况,累及胃肠道出现菌群失调,使消化吸 收功能障碍。
(2)吸收障碍
病因
2、蛋白质合成障碍
(1)重症肝炎 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伴发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淤胆、肝萎缩、门脉高 压性肠病等可致低蛋白血症 晚期,特别是肝硬化基础上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