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板、底板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顶板、底板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顶板(无梁楼盖)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说明:该原则仅适用采用SLABCAD软件计算无梁楼盖的相关问题,包括人防与非人防顶板。

一、计算参数的确定
1、单元最大边长(亦即网格划分长度,mm):取1000mm(超大地下室顶板可以放宽到1200mm)
2、楼板类型:板柱楼板
3、采用的单元:板弯曲单元(只算板的面外弯剪)
4、单元形成之后不可漏掉计算板。

如果出现漏板现象,解决办法如下:返回PMCAD,并且在漏板处增加虚梁。

5、板顶设计弯矩调整系数:取1.0
7、板底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
8、无梁楼盖的板在特殊定义里定义为弹性板6.
二、计算结果读取原则
说明:计算结果读取原则已经向PKPM官方技术支持沟通,如下读取结果原则可行,一旦采用SLABCAD进行计算分析,必须采用SLABCAD计算结果。

1、柱帽部分(以X方向面筋为例,Y方向同理)
直接读取X方向上边与下边六个值的均值,亦即:21.22、28.21、24.44、20.17、25.97、20.16此六个数值的均值,为23.36
2、柱上板带底筋
直接读取柱上板带范围内均值,亦即:13.46、14.38、11.55、11.05、11.46、11.02此六个数值的均值,为:12.15
注:不可取该范围内的任何最大值!
三、配筋原则.
说明:均采用最小配筋率进行钢筋通长配置。

1、当柱帽处附加钢筋直径不大(直径小于等于16)时,不推荐采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开配置钢筋的原则进行配筋。

采用钢筋通长配置的方法进行配筋原则:按照最小配筋率双层双向配置,不足处附加钢筋。

(适用于非人防无梁楼盖)
2、当柱帽处附加钢筋直径较大(与通长筋相差三个及三个规格以上)时,可以采用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分开配置钢筋。

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用的钢筋直径与间距不能够一味图方便而能够包络住所有配筋要求,进而造成浪费。

防水板计算以及配筋原则
说明:该原则仅适用采用JCCAD防水板抗浮计算软件计算无梁楼盖的相关问题。

一、计算参数的确定
1、防水板背水面保护层厚度:15mm
2、防水板迎水面保护层厚度:35mm
3、筏板/防水板受拉区构造配筋率(%)(0为自动计算):按照《混规》8.5.1条注2执行,且必须回填该值。

4、勾选“各工况自动计算水浮力”,且自动计算水浮力的水头标高填写“水头高度(m)”
5、勾选“底板抗浮验算(抗浮验算不考虑活荷载)”,且填写“底板抗浮验算的水头标高”
注:①“水浮力的荷载组合分项系数C w”取1.35或者1.4
②“水头标高”校核:可以在计算完成之后查看“标准抗浮(1.0恒+D w水)”中的
荷载大小(注,此荷载仅作为校核水头用,并不是组合之后的值)并反推“水头标高”。

二、计算结果读取
此结果输出按照单元输出,故只需按照单元结果进行选取。

三、配筋原则.
说明:均采用最小配筋率进行钢筋通长配置。

1、当柱帽处附加钢筋直径不大(直径小于等于16)时,不推荐采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开配置钢筋的原则进行配筋。

采用钢筋通长配置的方法进行配筋原则:按照最小配筋率双层双向配置,不足处附加钢筋。

(适用于非人防无梁楼盖)
2、当柱帽处附加钢筋直径较大(与通长筋相差三个及三个规格以上)时,可以采用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分开配置钢筋。

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用的钢筋直径与间距不能够一味图方便而能够包络住所有配筋要求,进而造成浪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