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石桩桩试桩工艺试验总结2018.4.25

碎石桩桩试桩工艺试验总结2018.4.25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2)
3、试验目的 (2)
4、施工过程控制 (2)
5、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3)
5.1施工准备 (3)
5.2施工顺序 (4)
5.3施工工艺 (5)
6、质量控制 (7)
7、试验总结 (9)
碎石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的相关要求,我单位于2018年04月25日进行了碎石桩工艺性试验,目的为确定施工参数后开展碎石桩的大规模施工,在ZWDK38+400~ZWDK38+450进行了27根碎石桩成桩工艺性试验,该试验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现将该工艺试验施工情况总结如下:
1、工程概况
郑州南站自东向西为郑万场、郑阜场、城际场,横列式布置,车站线路南北走向。

近期将接入郑万高铁、郑阜高铁及郑登洛城际铁路,远期预留郑州南站至兰考城际铁路、至太原高铁联络线接入条件。

本标段位于郑州南站站场范围、咽喉区段,里程范围为:
郑万工程:ZWDK038+363-ZWDK041+727,正线长3.364km;
郑阜工程:ZHDK000+000-ZHDK002+984,正线长2.984km;
城际工程:G1DK038+450-G1DK041+665,正线长3.216km;
本标段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征地拆迁、大临工程、路基及附属工程、桥涵工程、四电工程等。

路基DK38+735~DK38+790、ZWDK38+400~ZWDK38+452.27、ZWDK38+517.24~ZWDK38+530、ZWDK38+600~ZWDK38+790、G1DK38+450~G1DK38+530、G1DK38+600~G1DK38+790(复合地基承载力150Kpa),采用碎石桩加固,正方形布置,桩间距2.2m,桩长15m,碎石桩加固至坡脚外5m;碎石桩桩身采用粒径为20~50mm,含泥量不
得大于5%碎石。

本次碎石桩试桩地点选定ZWDK38+400~ZWDK38+450,复合地基承载力150Kpa。

2、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ZWDK38+400~ZWDK38+450为粉土及粉细砂为液化土,抗液化指数为0.928~0.940。

3、试验目的
(1)施工设备验证成孔深度能力和成孔直径。

(2)施工工艺是否适宜。

(3)施打顺序确定。

(4)确定拔管高度、反插深度、留振时间、灌入量。

(5)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
(6)复合地基承载试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按要求对试验桩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桩体密实度、桩间土加固,以确认碎石桩的设计参数及桩身的完整性。

试验结论见后附试验报告。

4、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用原材料
碎石桩采用碎石(碎石桩桩身采用粒径为20~50mm,含泥量大于5%碎石)原材料检验合格。

2、人员、机械设备
现场工区长员1名,技术负责人1名,领工员1名,试验员1名,测量员1名,质检员1名,技术员1名,材料员1名,安全员1名,资料员1名,钻机操作手2名,施工人员10人,电流及钻进负责人2名,电工机长2名。

采用长螺旋钻机1台、碎石桩机(DJ-90KS)1台、挖机1台、300W 发电机1台、装载机1台。

5、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5.1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制定碎石桩布桩图,图中注明桩位编号。

测量放线,准确确定桩位,点位标记明显,采用白灰撒点,钢筋标记,检查施工场地的控制桩点不受施工振动的影响,排水疏干,挖除地表植物根系,整平原地面,清除场地内障碍物。

试桩布置如图
(2)确定施工机具和配套设备:长螺旋钻机、振动沉管桩机(DJ-90KS)及配套设备。

(3)碎石桩原材料采用有良好的天然级配,粒径为20~50mm ,含泥量不大于5%。

桩基开钻施工顺序: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长螺旋钻机调平就位→对准桩位点→开始钻进至设计深度→提拔钻杆至设计并移位→振动沉管桩机就位调平→对准扩孔中心→沉管成孔→沉管至设计深度→投料→振动→拔管→回压→振动→成桩→移动机器。

5.2施工顺序
(1)施工顺序:
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
5.3施工工艺
施工顺序为为从一侧向另一侧施工,既有建筑物临近施工时,应背离建筑物方向施工。

干振碎石桩施工采用长螺旋钻机引孔+振动沉管法进行施工(中铁四院郑州南站指【2018】技路002号)。

1.长螺旋钻机引孔
钻机就位:钻孔钻机就位后,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垂直标杆
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桩位偏差
≤5cm,确保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在钻架上标记控制钻孔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控制孔深,每根桩施工前都有专人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在以上步骤经自检各项偏差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后开始钻孔,经试验确定引孔深度为14m。

2.钻进成孔: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钻机钻入,钻进时应先慢后快,这样既能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以便及时纠正。

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否则较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

钻头到达设计孔深,于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孔深的依据,当标记处与标志持平时,钻杆就达到预定孔深,达到后,低速匀速提拔钻杆直至完全提出钻杆,移机。

2.振动沉管成孔、孔口投料、振动拔管、二次补充加料和分层反插振捣成桩的工艺进行施工,桩头采用隐蔽式平底活瓣桩尖。

施工顺序为为从一侧向另一侧施工,既有建筑物临近施工时,应背离建筑物方向施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测放桩位,移动桩机就位,在场地处堆放碎石(不影响桩位处)。

(2)将沉管中心对准桩位,对位误差不大于20mm。

对位后校正沉管和桩机挺杆垂直度,以保证成桩的垂直度。

(3)沉管时应先静压沉管至一定深度,确定沉管未发生偏移后方可启动振动锤正常下沉,沉管前利用沉管自重徐徐静压1~2m后开始
振动下沉。

每下沉0.5~1m留振5~10秒,直至设计深度,并稍上提桩管,使桩管下端的活瓣桩尘打开、桩管及桩尖外壁的真空破坏,这样可减少起拔摩阻力。

此时应记录沉管深度及时间。

一般要求沉管前在管身标记下沉高度。

(4)打至设计深度后停机投料,直至装满为止。

(5)启振拔管,为了使桩管内碎石密实,在拔管前先振动1分钟在开始拔管,边振边拔管,每次拔管高度0.5~1m,反插深度0.3~0.5m,并停拔振动5-10s。

(6)进行数次重复直至桩管内的碎石全部投出后,提升桩管,开启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动,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满管。

(7)启动振动锤拔管,边振动边上拔,并进行数次反插,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如碎石量料尚未不足,则重复(6)、(7)工序直至满足设计桩长。

(9)启动振动锤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桩用量全部投完为止,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的施工。

(10)移动桩架至另一个孔位,重复以上作业。

6、质量控制
(1)碎石桩施工记录表详见附表1
施工设计要求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 施工单位检测数量 检验方法 1
桩位 50 按成桩总数的5%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 测量仪器或钢尺丈量 3
桩径 -20 钢尺丈量 2 桩体垂直度 1.5% 按成桩总数的2%抽样检验,且每检验
批不少于3根 经测量仪器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
(2)现场试验
A 、桩身密实度检验:采用动力触探试验。

B 、复合地基检测: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
试验要求达到桩的极限承载力。

C、桩间土检验:采用标准贯入法进行检测。

碎石桩检验报告见附表2;地质核查表见附表3。

7、试验总结
通过在ZWDK38+400~ZWDK38+450处组织实施碎石桩试桩试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碎石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检验了我们的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施工准备的可靠性、施工组织的合理性,碎石桩的桩长、数量、布置形式及间距满足设计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价值的技术参数:1.机械设备能满足成孔深度能力和成孔直径设计要求;2.施工工艺适宜,能达到设计要求;3.碎石桩施工采用一侧向另一侧施工钻桩顺序施工符合设计要求;4.拔管高度0.5~1m、反插深度0.3~0.5m、留振时间5~10s、灌入量不小于设计值;7.通过现场钻孔渣样,地质复核设计要求;8.经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数据为我们以后碎石桩的大规模施工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附表:
1.碎石桩施工记录表(附件1)。

2.碎石桩相应检验报告(附件2)。

3.地质核查表(附件3)。

4.测量放样报验表(附件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