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决策机制分析课程(PPT 42页)
决策机制分析课程(PPT 42页)
(5)方案抉择。方案抉择指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享有行政 决策权的行政领导依据其权力、经验和科学知识在对各种 备选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 优或满意的决策方案。本案例中,经过对两个方案进行可 行性分析,做出了不炸坝的科学决策。
第二节 决策原则
领导者制定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具 有科学性,归根结底是看它是否符合决策 对象的实际,即是否符合决策自身运动的 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客观实际对决策的要求出发,科 学的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5、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就是建立各方案的物理模型
或数学模型,并求得各模型的解,对其结 果进行评估。在这一阶段中,依靠“可行 性分析”和多种决策技术(包括“树形决 策”、“矩阵决策”、“模糊决策”等十 几种) 。
6、方案选优 方案选优就是进行决断即从各种可供
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 然后选取其一, 或综合成一,这是领导者的决策行动,是 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因为作为最后选定 的方案,并不一定对达到每一个特定的指 标都是最佳的,往往仅对达到其中几个主 要指标很有利,而又可顾及其他指标,这 就要求决策者运用决断理论。
(3)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就是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 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设计或者规划诸 种实现决策目标的备选方案的行为或过程。本案例中,备 选方案有两个:炸坝分洪;严防死守。
(4)后果预测。后果预测是为了对方案进行评估和完善而 对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 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本案例中,两个方案的可能后 果如下:炸坝分洪的结果是荆江分洪区被淹,但可以防止 长江大堤溃决对城市的危害;严防死守的结果是如果没有 重大险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但一旦长江大堤溃 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些指标实现的程度就是衡量达到决 策目标的程度。价值指标一般有三类:学术 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者不可偏 废。
(2)规定价值指标的主次、缓急以及在相互发 生矛盾时的取舍原则
大多数情况下,要同时达到整个价值 系统的指标是困难的,因此,作为“满意 决策”,掌握这一条十分必要,没有主次、 缓急和取舍原则,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
(3)指明实现这些指标的约束条件 任何决策都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决策,
不成约束条件,即使目标和价值指标都正 确,结果也会适得其反。约束条件主要有 各类资源条件、决策权力的范围以及时间 限制等。
4、拟制方案 这一步需要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多种
方案是指各个方案必须有原则的区别,不是只有 细节的差异。在拟制方案过程中,需要广泛地运 用智囊技术,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
可靠性的含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和预定条 件下以及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的可 能性,一般用"概率"来表示,其中"失效率 "是相当重要的标志。
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失效率的变化而
呈现的一种规律,叫浴盆规律。失效一般 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 损失效。
失
浴盆曲线
效
率
时间
早期失效:指一项决策在执行的早期,由于受到一 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传统习惯的阻力、大众对 决策问题的不了解,决策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等, 使得决策不能按照原计划顺利的实施,失效率较 高。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需要认真分析决策失效 的具体原因,不要轻易放弃决策,因为有时候不 一定完全因为决策失误导致失效,要认识到早期 失效也是正常的,需要认真分析原因,等待一段 时间失效率可能会有所降低。
第二章 决策机制
第一节 决策程序 第二节 决策原则 第三节 决策技巧
第一节 决策程序
决策程序,也叫决策过程,指决策由提 出到定案所经过的各个阶段。各种大小决 策都不是一经提出就定型的,而是要经过 分析、研究、选择等过程。任何科学决策 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决策程序 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其每一步骤都有 特定的科学的涵义,相互间又互相联系。 为了使每一个步骤达到科学化,还必须有 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技术做保证。
上面提到的决策程序的八个阶段是任 何一项科学决策所必须的几个阶段。但也 有人把这几个阶段简约为三大步骤,那就 是: (1) 确定问题之所在,提出决策的目标; (2)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3)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三、决策的动态过程
决策并非孤立的东西,一项决策往往 属于 “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 行”这一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中的一 个环节。决策的目的在于执行,而执行中 又常常会对原决策做出某些必要的修改, 或由于出现新情况而需要做出新的决策, 这在控制论中称为“反馈”,在决策理论 中称为决策的动态过程,如下图所示。
(3)江城市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由于对决策对象的因素考 虑不充分,从而导致执行对象的反对,使决策无法执行下 去。
(4)这要求: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 体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说服教育工作, 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以尽量减少执行的阻力。
二、决策程序的简化和跳跃问题
请结合本案例,分析行政决策的程序。
行政决策程序是指行政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可概括为如下五个阶段:
(1)问题界定。行政决策问题是被行政主体所认知并有必 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本案例中,需要加以解 决的问题就是长江百年难遇的洪灾。
(2)目标确立。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通过决策实 施所达到的状态。本案例中,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状态是尽 可能减少损失。
7、试验实证 方案选定后,必须进行局部试验,以
验证其可靠性,通常称之为“试点”。 “试点”是一个科学步骤,但必须科学地 进行才具有科学的 意义。
如果试点成功,即可进入全面普遍实 施阶段;如果不行,那就必须反馈回去,进 行决策修正。
由于决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依赖于时 空变量的复杂随机函数,为了能客观地反 映决策合理与否的效果,这里需要进行可 靠性分析。
下游洪湖、监利等要害地带虽然也形势紧张,但没有大的
险情。加之荆江大堤沿线尚有许多大的民垸没有动用,根 据二线预案,若大堤发生险情,可先使用这些大民垸蓄洪, 这也要比使用荆江分洪区有利。40万抗洪大军高昂的斗志 为决策增添了胆识,即使大堤出现险情,这支大军将是有 效的保卫力量。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信息室主任王 世新介绍说,他们从1996年开始进行的全国洪涝灾害监测 系统的大量监测数据也为这次保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 月15日的监测数据表明洞庭湖的水淹面积在减少,这就意 味着下游的蓄洪能力留有余地,江水下泄将会更通畅一些。
8、普遍实施 普遍实施是决策程序的最终阶段。由
于通过上一阶段的试验证明,可靠程度一 般是较高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发 生这样那样偏离目标的情况,因此,必须 加强反馈工作。
案例分析:
1994年,江城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江城市征收城市容 纳费条例》,出台了对常住人口迁入江城须交纳1~10万元 的城市容纳费,否则公安机关不予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政 策。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江城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 于基础设施建设,但仍然无法缓解由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的住房、水、电、热、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紧 张状况。该市征收城市容纳费的做法出台后,社会反响强 烈。首先就遭到该市各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的不满和抵 制。出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考虑,1999年3月,江 城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废止征收城市容纳费的决定。
2、确定目标 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决
策者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 它有三个特点: (1) 可以计量成果的; (2)可以 规定其时间; (3)可以确定其责任。
3、价值准则 价值准则就是落实目标,作为以后评
价和选择方案的基本依据。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确定价值指标
科学的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按 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和客观规律有计划、有 步骤地进行。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决策 收到预期的效果。决策程序如下图所示:
(决策技术) 调查研究 预测技术 环境分析 智囊技术 决策技术
可行性分析 决断理论 可靠性分析
(决策问题) 发现问题 确定目标 价值准则 拟制方案 分析评估
方案选择
实验实证
反
馈
普遍实施
一、决策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1、发现问题
所谓发现问题,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 间出现的差距。所有决策工作的步骤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的,领导者要根据既定的目标积极地收 集和整理情报并发现差距、确认问题。必须指出, 发现和确认问题是这一阶段里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这不仅因为他们负有管理的责任,还因为他们站 得高,看得远,可以统观全局,易于找出问题的 关键所在 。
一、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客观上要求决策要达到整体化、 综合化。
1、整体化 整体化要求决策不能只从事物的某一
部分、某一指标来考虑问题,而必须从整 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 与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综合化 综合化要求对决策的各项指标和利害
得失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不仅要分 析决策对象,对决策对象和社会其他系统 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也要进行分析。
二、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指决策能够实施的程度及其效果。
为了使决策具有可行性,决策者应对方案经 过充分的、慎重的论证,即对决策的主客观条件 如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能力、环境因素以及 决策实施后的后果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 细致的评估。凡是不具备决策实施条件的,或实 施后可能产生许多恶果的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修订目标
补充新方案
确定目标
寻找各种可能方案
选择方案
修订目标或作出 新的决策目标
发现和补 充新方案
决策的动态过程
执行方案
案例分析:关于行政决策程序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难遇的洪灾,荆江水位大 大超过分洪点而没有炸坝分洪,人们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 放了下来。科学的决策终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堤内。多年从 事长江分洪工程研究的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专家赵民 政说,长江分洪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分洪水位是通过人大 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如不分洪造成长江大堤溃决,无疑是 千古罪人。如果能顶住而贸然分洪同样是千古罪人。以这 次洪水过沙市为例,当水位超过分洪点45米后,预测量高 水位在45.20米至45.30米之间,水量比荆江大堤的正常抗 御能力约多4亿立方米。荆江分洪区蓄洪量为54亿立方米, 为多出的4亿立方米洪水去动用分洪区未免可惜。水利专 家组用“有限单元法",对大堤的体积渗透计算,确定的 安全系数为1.5,照这一系数推定,沙市位就是涨到45.30 米,也可以坚持对大堤严防死守,不用分洪。准备充分的 二线预案为决策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