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农村经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完整版电大考试)

电大《农村经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完整版电大考试)

电大《农村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C )的收入。

A 一月 B 一季 C 一年 D 一生2.农村实现小康目标,要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B)元。

A 5000B 6000C 8000D 100003.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

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A 无形资产B 有形资产C 递延资产D 流动资产4.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A)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 自愿B 协商C 互助D 利益共享5.某种商品价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C)。

A 2B -2C 0.5D -0.56.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C)。

A 战术决策 B群众性决策C 战略决策D 全国性决策7.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将此指标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确定为(D)。

A0.1 B 0.2 C 0.3 D 0.3—0.40 8.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零。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一定为9.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市场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上,商品的供给(A)需求。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D 无关10.我国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每户承包土地()亩左右。

A 3B 5C 7D 1011.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乡镇企业(A)承担支农义务。

A 必须B 不必C 可以D 不一定12.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A)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A 盈利B 提高产品质量C 竞争D 就业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履行。

如有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依法(A)。

A 赔偿B追究刑事责任C 罚款D 追究民事责任14.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C)。

A 耕地承包合同B “四荒开发”承包合同C 农产品定购合同D 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15.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A )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A 产品B 利润C 价值D 财富16.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A)。

A 保持不变B 同增减C 反向变化D 不一定17.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即国务院批准年森林采伐限额,并且(C)年核定一次。

A 一B 三C 五D 十18.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B)的问题。

A 下级服从上级B 物质利益C 关系协调D 局部服从整体19.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

财产的(A)是产权的基本形式A 所有权B 使用权C 处置权D 分配权20.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中将(A)剩余劳动力。

A 大量存在B 小量存在C 不存在D 都不对二、多项选择题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ABCD)。

A产品贡献 B 市场贡献C 要素贡献D 外汇贡献2.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一般具有(AC)等属性。

A 经济性B 非经济性C 盈利性、独立性D 非盈利性3.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AB)等。

A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B 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C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隔离D 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一致4.同农村经济发展一样,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也经过了一个改革过程,包括(ABCD)多方面改革。

A 经营管理体制B 分配方式C 所有制D 农产品价格5.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农”问题,实际是指(BCD)问题。

A 农时B 农业C农村 D 农民6.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

一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BCD)等要素构成。

A 推销B 奖励C 发送方法D 传播途径7.劳动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之一,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点,如劳动力资源的(ACD)等。

A 可流失性B 可储藏性C 可再生性D 双重性8.合同鉴证是指合同主管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合同的“三性”进行审核和证明的一项制度。

这里的“三性”是指合同的(ABD)。

A 合法性B 真实性C 先进性D 可行性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ABCD)等形式。

A 转让B 入股C 转包D 租赁10.农产品价格应该由几个最基本的方面构成,即(B)、(C)与(D)。

A 质量B 成本 C税收 D 利润11.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们的自身发展应该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应该放弃传统的(CD)方式。

A 劳动B 分配C 生产D 消费1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ABCD)。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13.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CD)。

A 种子管理许可证制度B 种子运输许可证制度C 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定D 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定14.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ABCD)。

A所有权B占有权 C使用权D处置权15.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BCD)等形式。

A土地合作经济 B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C 股份合作经济D 社区合作经济组织16.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采用哪种起步模式,取决于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

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模式主要有(ACD)等模式。

A 美国模式B 英国模式C 日本模式D 西欧模式17.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

A直接物质消耗B间接物质消耗C 直接人工费用 D 间接人工费用18.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ABCD)功能等几个方面。

A 交换B 价值实现C 调节D服务三、填空题1.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2.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主要有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功能的永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3.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致归纳为四种,即“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

4.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匿名原则、人口原则、相对收入原则和累退原则。

5.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

土地产权的含义目前虽有争议,但一般地说,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

6.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7.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租凭等形式。

9.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承包合同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发包方无权发包的和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10.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11.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

1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

13.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

四、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

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3、农业的贡献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4、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5个方面。

5、管理的二重性: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

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所要求的,是由农村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概括为:决策、计划、指导、服务、协调、控制、组织、指挥和激励等。

6、决策:所谓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7、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

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方式、分配方式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8、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