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道难 讲义(含详细注解) 完美版

蜀道难 讲义(含详细注解) 完美版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难》讲义①噫y ī吁x ū嚱x ī!(蜀人方言,犹“哎呀呀”)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中心句。

如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

起韵)蚕丛远古蜀王及鱼凫远古蜀王,开国(的事迹)何多么茫然渺茫!(想象五丁开山)尔那,开国之初来四万八千岁,(夸张)(蜀地)不与秦塞秦地通人烟(住户,烟,炊烟。

)(秦地)西当d āng 挡住太白有太白山挡住(只)有(一条)鸟道,(飞鸟)可以横绝飞越峨△眉△巅山顶。

地崩山摧(蜀国迎亲的)壮士死,然后天梯指高险的山路石栈栈道相钩连。

(想象)上n->状有(使)六龙回回转日太阳神之高标(可作一方最高标志的山峰),(想象六龙回日 以上共引用了四个神话故事: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下n->状有(使)冲波滚滚波涛逆折倒流之回川。

(想象)黄鹤黄鹄,健飞的大鸟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 猿的一种,善攀援欲度愁攀援。

(虚写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青泥1岭名何盘盘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萦绕着岩峦山崖。

扪mén 摸参参宿星,蜀地是其分野历经过井井宿星,秦地是其分野仰(头)胁息屏住气不敢呼吸,以手抚膺胸坐徒,空长叹。

(摹写神情、动作 一、写蜀道的来历和蜀道的高峻,虚写。

) ②问君指入蜀的友人西游指入蜀何时还,(我)畏担心途(之)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哀号(于)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缺乏安全感,不敢失伴)又闻子规(杜鹃,啼声哀怨动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夜月月夜,愁(声回荡于)空山。

(这四句借景抒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承前启后。

承接前面“畏涂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

下句开始转韵)使人听此凋使…凋谢朱颜(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连峰去距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张:山峰之高,绝壁之险)飞湍t ūan 急流瀑流瀑布争喧豗hu ī喧响,砯p īng n-v 冲击崖转\使…滚动石万壑山谷雷。

其险也如此,(蜀人会)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何乎来(此)哉?(二、写蜀道的不可攀和蜀道的极其险恶,实写。

)山名,指剑阁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两山之间有一条长30里长的栈道。

)峥嵘高峻突兀而崔嵬高耸貌,一夫一人当关守关,万夫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之将领)或倘若匪=非(自己的)亲亲信,化为狼1 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

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虎和蛇)磨牙吮血,杀人如(斩)(乱)麻。

锦城锦官城,指成都虽云说(能)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

转韵)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

(三、写战祸之烈,从两个角度写:一写剑阁的险要,易守而难攻,易生叛乱,不可久留;二写蜀地军事叛乱中残酷景象,告诫游人及早还家。

最后以主旨句的再次出现,作为本文的结束。

本段重点写。

)李白,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

他神思灵动飞扬,豪气纵横捭阖,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

在他的诗里,李白抖去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神游八级,毫无拘束。

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

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难》中,他凭借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笔,向世人诠释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层次。

在这幅描绘蜀国古道的泼墨大写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不仅写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险峻和峥嵘,写出了神工鬼斧的大自然对人心灵的震撼,还寄情山水,状物抒情,把想象与夸张、神话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和在一起。

从五丁开山写到六龙回日,从黄鹤难飞写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长蛇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宝初年所谓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潜伏的重重社会危机。

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千年前的古人面对大自然发出的咏叹。

孟棨在《本世诗·高义篇》中说李白初入长安,住在宾馆里。

时任太子宾客的著名诗人贺知章去拜访他,李白把《蜀道难》拿出来给贺看,贺还没读完就不断赞称,把李白称为“谪仙”(“读未尽称叹数次,号为谪仙”)。

说李白才华卓绝、超群,似人间神仙,而且弄来酒和李白喝了个痛快。

这一来李白的名声就在京城传开了。

我们知道李白出蜀,被召入京是在天宝元年(742年),而贺知章告老还乡是在天宝三载(745)。

这样看来,《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大致在天宝初年。

《蜀道难》属乐府古题,即(相和歌辞·瑟调曲)。

在乐府古题乐解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铜梁、玉垒都是蜀中山名。

李白袭用了这个古题,仍然写蜀道之艰险。

但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新意。

由此可见李白不仅善于吸收,更善于创新,他是在继承中有革新、有创造的。

《蜀道难》是以蜀道难行,危途难行为主题的。

它是用乐府旧题,即事成篇,为送友人入蜀而作,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蜀地道路的艰险和环境的险恶,并透露出李白对蜀地社会安定状况的某种忧虑与关切,希望(入蜀为官的)友人不要久留蜀地,早日重返首都长安,也抒发了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的感慨。

这首诗可分三部分:一、从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写蜀道开辟之难,突出一个“难”字。

二、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写蜀道行走之难,突出一个“险”字。

三、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结尾,把自然环境与政治形势结合起来,写国情的险恶,以引起人们的警惕,突出一个“恶”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歌一开头,就用了惊叹词“噫吁嚱”,表示十分惊奇和感叹。

“噫吁嚱”是叹词的连用,可读成“噫,吁嚱”,“吁嚱”就是呜呼的意思。

也有的说“噫”、“吁”,“嚱”是三个独立叹词的连用,突兀而起。

“危乎高哉”的“危”和“高”,都是高耸的意思,各带一个感叹词。

李白有一首写峰顶的诗,第一句就是“危喽高百尺”,“危喽”即很高的样子。

与“危乎高哉”是同样意思的重复,也是起强调的作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成为词组“蜀道难”。

这里“于”是比的意思。

这几句大致是:哟,啊,高啊实在高啊,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

请看,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开篇即奇,一下子奏出激昂雄浑的基调,强烈的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这种浸透着强烈感情的感叹语句,为这曲祖国壮丽山河的颂歌定了基调;同时也深深感染着、吸引着读者,让读者在这种感情的左右下,跟随着诗人这支富有魅力的笔,奔突在层峦叠嶂的蜀道上。

下面六句写由于山水的阻隔,秦蜀两地无路可通。

“蚕丛及龟凫,开国何茫然!”“蚕丛”与“龟凫”是传说中的两个蜀国的开国国君,“茫然”是茫远而难以知详的意思,说他们开创蜀国是多么遥远的事了。

蚕丛和鱼凫是蜀地的祖先,开国的事迹多么渺茫悠远。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作指示代词,“此”的意思,“尔来”就是自此以来,即蜀开国以来。

“四万八千岁”不是确数,极言时间的久远。

秦国的土地因山川多有险阻,故称为“秦塞”,“通人烟”即人员往来相通的意思。

从那以来过了四万八千年,蜀地和秦地一直不通人烟。

这两句说蜀地自古不跟秦地相沟通。

这几句说因为蜀道险峻,在太古时代秦蜀之间在极长的时间内不相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当”,是遮拦、阻挡,这里当“面临”讲。

“太白”是秦岭主峰太白山。

传说因它冬夏都有积雪,所以叫太白。

太白山在西安的西面,所以叫“西当太白”。

谚语云:“武功太白离天三百”,极言其高峻。

“鸟道”是人迹难至的险峻的小道,“横绝”是横空飞越的意思,“巅”是顶峰。

这两句说,西边太白山挡住去路(山上的小路人迹难至),只有鸟儿才能从那横空飞越直达峨眉山顶。

写有“鸟道”可通,正是为了衬托无人路可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地崩山塌压死了五位壮士,才有入云的山路和栈道把秦蜀接连。

这是以神话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蜀王派五个力士前去迎娶秦王的五个女儿,途中见一大蛇钻入山穴,力土们抓住蛇尾猛拉,结果地崩山倒。

力士和秦王的女儿都被压死,山中就此裂开一条小路,把秦蜀两地沟通起来,也就是把形似天梯的陡峭山路和山崖间凿石架通的栈道联系起来。

地崩山摧,交通开辟,是以无数“壮士”的牺牲为代价的。

这虽是神话故事,但我们可以看出蜀地与世隔绝,蜀之道来之不易。

诗人不是客观地描摹蜀道的艰难,而是从传说和想象落笔,赋予秦蜀山川以浓郁的主观感情,表现了诗人对蜀道带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感受,融合着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

以上是第一部分。

诗人从古老的传说落笔,追溯了蜀秦隔绝的漫长历史,指出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通人烟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强调了蜀道来之不易。

这里讲的是蜀道开辟之难。

在这一部分,诗人引用了许多神话传说,为蜀道增添了一层神秘离奇的色彩,烘托出艰险离奇的气氛,成功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色彩斑谰的、神话般的境界。

这些富于神秘色彩的传说使得诗篇涂上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写蜀道行走之难。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靠天梯石栈“钩连”起来的蜀道,终于打通了。

然而,它并不是坦途。

这一部分就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蜀道的艰难和行路的艰难。

分为四层。

第一层首先从鸟兽的感觉来刻划蜀道的艰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先写上,上有高峰。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条来去无踪、腾骧云霄的神物,但是,载日奔驰的六条神龙,遇到了蜀道上的“高标”,也一筹莫展,只得回车而走。

“标”,高木作为表记,其最高处叫做标,这里高标就是最高峰、顶峰。

再写下,下有激流。

这里仅用了“冲波逆折”四个字,就把湍急的水流所形成的巨大旋涡,勾划得如在目前。

如此峰险流急,真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黄鹤是善于高飞的鸟,尚且飞不过去;猿猱是长于登攀的动物,尚且为攀援而愁,那人在蜀道上行走,岂不更加难以设想?这几句极写山的高峻,上面有六龙驾着太阳神乘坐的车子,到此也不得不折回的高峰,下面有波浪汹涌盘旋的回流之水。

这样上下着笔,顶天立地的山峰似乎伫立在我们眼前。

接着写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不得通过,敏捷轻巧的猿猴要想越过去也愁于无法攀援。

这是极写山势之高峻。

第二层,从行人的感觉来描述蜀道的艰险。

由秦至蜀,千峦万嶂,但作者只选了青泥岭作为描写对象。

因为青泥岭不仅是入蜀道的要道,而且又有着特殊的气候和地形。

《元和郡县志》:“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青泥何盘盘”,说青泥岭多么的盘旋曲折。

“百步九折萦岩峦”,“百步九折”说不在长的距离中就有多处的转折,“萦岩峦”,说这路绕着山崖。

萦,萦回,绕着的意思。

青泥岭多么回旋曲折,百步九弯绕着陡峭的山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是摸,“历”是经过,“参”和“井”是两个星,它们相应地面上的位置,也就是古代常说的分野,分别属于蜀和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