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体习题

胶体习题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练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叫ζ电势它如何受电解质的影响2. 什么是胶体分散体系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3. 为什么说胶体系统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4. 胶体具有聚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 什么是布朗运动为什么粗分散系统和真溶液观察不到布朗运动6. 为什么晴朗洁净的天空呈蓝色,而阴雨天时则是白茫茫的一片7. 把人工培育的珍珠长期收藏在干燥箱内,为什么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能否再恢复8. 什么是ζ电势用ζ电势说明溶胶的电泳和电渗现象。

二、判断题1. 加入电解质,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时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这时溶胶的ζ电位叫临界电位,其值为零。

2. 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备溶胶,都要净化处理,所以制备的溶胶净化得越干净越好。

3. 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大。

4. 外加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弱。

5.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6.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7.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8.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9.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10.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11.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12.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三、选择题1. 下列措施中,不一定会使溶胶发生聚沉的是( )A. 加热溶液;B. 加入电解质;C. 加入大分子溶液。

2. 用20×10-3dm 3 . dm -3的KI 和20×10-3 dm 3 . dm -3AgNO 3溶液制备的AgI 溶胶,结构式为( )A. {(AgI)-.(n -x)K +}x -.xK +B. {(AgI)+.(n -x)NO 3-}x+.x NO 3-C. {(AgI)+.(n -x) NO 3-}x+.x NO 3-3.能使胶体{[AgI]m n I - . (n-x )K +}x- . x K +发生聚沉的最强电解质是( )。

A.AlCl 3 ; B. K 3Fe(CN)6 ; C. Na 2SO 4; D. NaCl 。

4. 制备BaSO 4溶胶时,是用Na 2SO 4作为稳定剂,则BaSO 4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

A. +++⋅-⋅⋅+xNa Na x n nBa BaSO x m })2(]{[24B. ++-⋅-⋅⋅-xNa Na x n nSO BaSO x m 2})(2]{[2244 C. --+⋅-⋅⋅+2424242})(]{[xSO SO x n nBa BaSO x m D. --+⋅-⋅⋅+242124421})21(]{[SO SO x n nNa BaSO x m 5. 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说明( )。

A. 分散介质带电;B. 胶粒带有相当数量电荷;C. 胶体粒子处在等电状态;D. 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6. 两烧杯中各放有25cm 3浓度为 的AgNO 3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 的KBr 溶液60 cm 3和100 cm 3,两烧杯中均制得AgBr 溶胶。

如将这两杯AgBr 溶胶进行电泳实验时,则( )。

A. 两杯AgBr 溶胶的胶粒均向正极移动;B. 两杯AgBr 溶胶的胶粒均向负极移动;C. 用60cm 3KBr 溶液的AgBr 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负极移动;D. 用60cm 3KBr 溶液的AgBr 溶胶的胶粒朝负极移动,而另一杯溶胶的胶粒朝正极移动。

7. 上题中,用60cm 3KBr 溶液制得的AgBr 溶胶装入到4支试管中,而且装入溶胶体积相同,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c 与V 均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令AgBr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溶液。

A. NaCl ;B. NaNO 3;C. Na 3[Fe(CN)6]; 。

8. 上题中,用100cm 3KBr 溶液制得的AgBr 溶胶装入到4支试管中,而且装入溶胶体积相同,然后往试管中分别加入c 与V 均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令AgBr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溶液。

A. NaCl ;B. NaNO 3;C. Na 3[Fe(CN)6]; 。

9. 溶胶中的胶体粒子处在等电状态,是指该胶粒处在()的状态。

A. 热力学电势为零;B. 斯特恩电势为零;C. 电势为零;D. 无法判断的状态。

10. 有一Al(OH)3溶胶,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KCl溶液时,溶胶刚好能聚沉;同样,若往该溶胶中加入浓度为K2C2O4(草酸钾)时,该溶胶刚好能聚沉。

若用CaCl2溶液,则其浓度为()时才能令该溶胶刚好聚沉。

A. 8.010-2;B. 10-2;C. 10-4;D. 10-4。

11. 使用明矾(KAl(SO4))来净水,主要是利用()。

A. 胶粒的特性吸附;B.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C. 溶胶之间的相互聚沉;D. 高分子的絮凝。

12. 下列亲液溶胶与憎液溶胶具有的共同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 分散相粒子半径为:10-9m<r<10-7m;B. 在介质中扩散慢;C. 不透过半透膜;D. 具有很大相界面。

13. 丁达尔现象是光照射到溶胶粒子上发生的()现象。

A. 反射;B. 折射;C. 散射;D. 透射。

14. 某溶胶在重力场中沉降达平衡时,应有()。

A. 各不同高度处的浓度相等;B. 各不同高度处粒子大小相等;C. 沉降速率与扩散速率相等;D. 不同大小粒子的沉降速度相等。

15. 某带负电的溶胶中加入下列电解质,其中聚沉值最大的是();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LiCl;B. AlCl3;C. NaCl;D. CaCl2。

16.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电动现象()A. 电泳;B. 电渗;C. 电导;D. 流动电势。

17.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A. 胶粒带正电荷;B. 胶团的扩散层带负电荷;C. 胶团的扩散层带正电荷;D. ζ电位向对于溶液本体为正值。

18. 溶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的系统;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的系统;C.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系统;D.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的系统。

19. 对于球形的胶体粒子在流体介质中运动所受的阻力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 粒子的浓度;B. 粒子的大小;C. 介质的粘度;D. 粒子的运动速度。

20. 大分子溶液与憎液溶胶的主要性质上区别在于后者()。

A. 有渗透压;B. 扩散慢;C. 有电泳现象;D. 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系统。

21. 关于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有一些基本论述,下列各说法中,哪点与该理论不符()A. 胶体间的排斥作用是其互相接近时因双电层重叠而产生的电排斥力;B. 胶体间的吸引作用本质上是范德华作用,即是三种偶极子的长程相互作用;C. 胶体的稳定性取决于胶粒间吸引力与排斥力的相对大小;D. 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粒的排斥作用增大。

22.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气体或固体。

23.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2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2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 (B) 丁达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2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2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A)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C)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2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A) [(AgI)m·n I-·(n-x) ·K+]x-·x K+; (B) [(AgI)m·n NO3-·(n-x)K+]x-·x K+;(C) [(AgI)m·n Ag+·(n-x)I-]x-·x K+; (D) [(AgI)m·n Ag+·(n-x)NO3-]x+·x NO3-。

29.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铜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ml的0.5M NaCl与12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

(A) (1)正电荷,(2)正电荷,(3)正电荷; (B) (1)负电荷,(2)与(3)正电荷;(C) (1)与(2)负电荷,(3)正电荷; (D) (1)、(2)、(3)负电荷。

30.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 (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31.当一束足够强的自然光通过一胶体溶液,在与光束垂直方向上一般可观察到()。

(A) 白光; (B) 橙红色光; (C) 兰紫色光; (D) 黄光。

32.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观察丁铎尔效应;(C)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D) 观察ζ电位。

33.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观察离子的布朗运动; (B) 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C) 可以直接看到粒子的形状与大小;(D) 观察到的粒子仅是粒子对光散射闪烁的光点。

34.有两个连通的容器,中间用一个AgCl做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及两容器中分别充满了0.02M与0.20M的NaCl 溶液,在多孔塞两边插入两电极并通直流电,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B) 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C)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慢;(D) 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35.有关电泳的阐述,正确的是()。

(A) 电泳和电解没有本质区别; (B) 外加电解质对电泳影响很小;(C) 胶粒电泳速度与温度无关; (D) 两性电解质电泳速度与pH值无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