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 2,5)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
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 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
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 被遭破坏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 加以归纳。以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例,介绍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 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分组探究]阅读资料和教材分析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引导归纳]
(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 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②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拓展延伸]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植物主要有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荒漠植物
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
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
[讨论]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
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小结]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的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不
当造成的。
4
[学以致用](P20 活动)非洲撒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阅读材 料,完成并解释下列表格

气候干旱



气候异常
(主要)
[精讲]
4.治理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 旱 的 内 陆 地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

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什么?
1
[承转]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荒漠化的形成、概念和表现。 一、荒漠化
【授导新知】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从资料中得出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 [精讲]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一般过程: 荒漠化的发生过程:
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力长 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环境压力



过度放牧
过渡樵采
过渡开垦
人口剧增



人类活动不


(决定性)
[思维拓展]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 【总结】
这节课主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认识到人 类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统一,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 生物治沙的意义。
6
第二课时 【诊断提问】 1. 西北荒漠化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 西北荒漠化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沙尘暴有何危害?你对我国荒漠化知道多少?如何治理土地荒漠化?
[承转]大家都知道了荒漠化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止荒漠化的蔓延?前面我们已经 知道,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形成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改变人类的不合理 的行为,我们应该改变哪些不合理的行为?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授导新知】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自学课文]阅读 P22 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图 2.11“植物固沙”分析归纳, 回答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什么?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 2.荒漠化整治的原则是什么?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讲解]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生态环境的 脆弱性
西北地区
干旱为 主的自 然特征
荒漠 化
包含荒漠化 的潜在威胁
人口激增对生态的压力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5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⑵形成 ⑶主要表现 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阅读]阅读 P19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讨论]
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
(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
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讨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阅读 P17 课本二、三自然段分析 本区有哪些自然条件?
[解说]
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
【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 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的成因。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 P16“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自然段,完成课前预习二,并填写相 关表格。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当堂检测】《导学案》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自主学习丛书》P17 巩固提升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 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掌握荒漠化的概念, 理解荒漠化的成 因。 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 更重要的 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讲解荒漠化 的概念, 基本过程, 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 数字记忆法) “三区、 三退、 三化、 二因” 。
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问题承转]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推理得出治理措施: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书本,回答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点拨]荒漠化的治理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力,因地制宜,治理与防治相结
合,提高治理效益。治理措施要有针对性。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 业与牧业。
8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⑸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度]不同的地区荒漠化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我 们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才能使荒漠化得到治理。如宁夏沙坡头草 方格沙障、防护林体系等。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图 2.15)。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指导读图]课本图 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其周边的自 然状况: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 这里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思考: ①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 [点拨]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 1958 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 ②这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点拨]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