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庆管理经济学-4
表5—8
X1—9型 材料费 直接人工 变动间接费用 1.65 2.32 1.03 X2—7型 1.87 3.02 1.11
固定间接费用
利润 批发价格
5.00
2.00 12.00
24
6.00
2.40 14.40
25
大陆仪器公司很想接受百货商店的这笔订货,但又不太愿意按8元的单价出售(因为在正 常情况下X1—9型计算器的批发价是12元)。可是,百货商店则坚持只能按8元单价购买。 大陆仪器公司要不要接受这笔订货? 解:如果接受20 000台X1—9型的订货: 先计算接受订单的机会成本=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5000*14.4 - 5000* (1.87+3.02+1.11)=42000 再计算接受订单贡献 增量收入=20000*8=160000 增量成本=20000*1.65+20000*2.32+20000*1.03+42000=142000 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160000-142000=18000(元) 有贡献就应接受这笔订货,因为它能为企业增加利润18 000元,尽管其订货价格低于批发价。
总固定成本(TFC) 和总成本(TC) TC=TFC+TVC, 见图5—4(c)
12
• 边际成本(MC) MC=ΔTC/ΔQ=ΔTVC/ΔQ MC=AC时,AC为最低,见图5-4(d) • 成本曲线导源于产量曲线
13
图5—8
四、长期成本曲线
• 长期平均成本(LAC)
1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如果企业能选择最优规模,在各个产量水平上,可能的最
21
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元,总固定成本为10 000元,产品的原价为3元。现有人 愿按2.5元的价格订货5 000件。如不接受这笔订货,企业就无活可干。企业应否承接此订
2500可以弥补固定成本,所以可以接受订单。
22
利润 =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
= 2.5×5 000-(2×5 000+10 000)= -7 500(元)
28
经济学原理与盈亏分析法的实践
根据经济学原理,盈亏分界点分析法
1. 只在相关产量范分析法
总收入=总成本时确定盈亏分界点
1. 只在相关产量范围内适用
图5—12
30
图5—16
有一种产品,市场价格4元,可用三种不 同的技术方案进行生产。A方案技术装备程度 最 低,所以固定成本较低,为20000元,但单位变 动成本为2元。B方案技术装备中等, 固定成本 4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C方案技术水平 最高,固定成本70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0.5元。 问:(1)若预计销售量为12000件,应选择哪个方 案? (2) 三种方案的盈亏分界点。 解(1)当产量为12000件时, A方案总成本= 20000+2×12000=44000元 B方案总成本=45000+1.0×12000=57000元 C方案总成本=70000+0.5×12000=76000元 所以, A方案总成本最优 总收入4*12000=48000 (2)假设盈亏分界点时的产量为Q PQ=F+VQ Q=F/(P-V) Q1=20000/(4-2)
接受订货后的贡献将为 2500
如不接受订货,企业仍然要支出固定成本,即企业利润为 -10 000元。接 受订货后企业 的利润为 -7 500元。两者比较,企业若接受订货可以减少亏损2 500元,这就是利润的 变化量,即贡献,有贡献就应接受订货。
23
•
是否接受订货 [例5—5]大陆仪器公司生产各种计算器,一直通过它自己的销售网进行销售。最近有 一家大型百货商店愿意按每台8元的价格向它购买20 000台X1—9型的计算器。大陆公 司现在每年生产X1—9型160 000台,如果这种型号的计算器再多生产20 000台,就要减 少生产更先进的X2—7型计算器5 000台。与这两个型号有关的成本、价格数据见表5— 8。
26
二、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及其应用
27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应用(代数法)
任务:确定盈亏分界点,会求分界点时的产量、总成本、总收入 这个点时总收入=总成本,理解这个点 P产品价格 Q是出售的产品数量 F 固定成本 V 单位变动成本 C贡献
P*Q=F+V*Q 1. 求盈亏分界点产量:Q=F/(P-V)=F/C 2. 求因素变动后的盈亏分界点产量
低平均成本(LAC=LTC/Q)。它是许多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SAC1
图5—9
15 SAC2 SAC3 分别代表小中大三种不同规模生产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1
16
图5—10
17
• •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规模收益递减规律
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就是工厂的最优规模
•
长期是指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故长期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7
三、短期成本曲线
• 总变动成本(TVC)
总变动成本曲线的形状由总产量曲线的形状决定,归根到底,又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
律决定。
8
图5—5
9
图5—6
10
• 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变动成本(AVC) 和平均总成本(AC) AFC=TFC/Q; AC=TC/Q(= AFC +AVC) 见图5-4(d)
成本函数的应用
18
假定某公司下属两家工厂A和B,生产同样的产品,A厂的成本函数为:TCA=QA2+QA+5, B厂的成本函数为:TCB=2QB2+QB+10(TCA、TCB分别为A、B厂的总成本,QA、QB分 别为A、B厂的产量)。假如该公司总任务为生产1000件产品。试问:为了使整个公司 的总成本最低,应如何在这两家工厂之间分配任务? 函数的定义:Y=aX+b y=ax²+bx+c
•
•
单位产品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分析法就是根据贡献的大小来判断方案优劣。主要用于短期决策。 是用增量利润(贡献)而不是利润,注意区别。
贡献分析法的应用——是否接受订单 [例5—4]
货? 解:如果接受订货,增量收入=5000*2.5=12500 增量成本:5000*2=10000 贡献=增量收入-增量成本=12500-10000=2500>0
一阶导数:y´=( ax+b )´=
dy dx
y=aX+b y´=a
y=a y=x²
y´=0 y´=2x
y=ax y=x³
y´=a y´=3x²
y=ax² +bx+c
y´ =2ax+b
y=ax² +kx³ +bx+c
y´=2ax+3kx² +b
19
第三节 成本利润分析方法
20
一、贡献分析法
• 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
1
第二节 成本函数
一、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
二者关系 成本函数取决于: 1、产品生产函数 2、投入要素的价格 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与产量的技术关系。 这种技术关系与投入要素的价格相结合,就决定了成本函数
3
成本函数导源于生产函数
图5—1
4
图5—2
5
图5—3
6
二、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 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故短期成本中有固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