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练习(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8分)(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7分)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16分)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6分)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考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
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
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
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
(9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
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6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8.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
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
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学科网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
“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
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
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尸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9分)1.(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8分)(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7分)2.(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
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3.(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责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4.(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