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历史高考题汇编

历年历史高考题汇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 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 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 于封闭状态。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 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 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 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 于事有济者。” ——同 上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 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D
3.(2010北京文综卷,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 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 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 一个人”分别是指:
B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5.(2010江苏历史卷,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 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 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 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 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B
1.(2010大纲版全国卷1,17)1960年起,《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 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B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2(2010上海历史,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 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A
A
1.(2010北京文综卷,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 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 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2010江苏历史卷,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 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 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①10岁雅典男童 ②雅典贵妇 ③40岁雅典男性 公民 ④奴隶 ⑤来自波斯的商人 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答案:(6分)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 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 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 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 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 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D
1.(2010福建文综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 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C
3.(2010天津文综,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 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4.(2010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 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 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C

•A
B
C
D
• 5.(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 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 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 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B.井田制得以恢复 • 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D
1.(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 “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 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 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D
2.(2010上海文综,12)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 名的战役, 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 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 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 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 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 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 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 3.(2007山东卷, 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子不入军。家家守 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 • • •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B.①②④ D.②③④
B
• A.①②③ • C.①③④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7.(2010江苏历史卷,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 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 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 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C
8.(2010江苏历史卷,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 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 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 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D
1.(2010山东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 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 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A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 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A
3. (2010新课标全国卷,3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 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 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 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B
1. (2010四川卷,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 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 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 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 (2010山东文综)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 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 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D
D
5.(2010大纲版全国卷2,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 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 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 确历史信息是
B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4.(2010上海历史,32)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 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 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 ,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 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 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 (1分。古典时代、雅典全胜时期)
2.(2010福建文综卷)1961年,为寻求稳定 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
3.(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 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 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 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4.(2010江苏历史卷,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 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 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 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