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申报鲁班奖工程的工程质量汇报的注意事项工程质量汇报是鲁班奖复查组对申报工程的第一印象,也是复查组形成对本工程推荐意见的基本素材。
所以我们必须对工程质量汇报的编写给予高度的重视,组织各专业人员对工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对工程的特点、难点、特色等进行充分归纳,使工程的特点得到突出的效果。
现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一、工程汇报应分7个部分1、开篇词2、工程概况3、工程的技术难点和特点4、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开发5、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6、工程的质量特色及实物质量7、结束语二、工程概况的介绍应全面,各分部工程均应进行介绍,使复查组对工程的全貌有概念性的了解。
但重点部位应详细介绍,如防水工程,应将有防水要求的部位的具体做法详细介绍。
在工程概况介绍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全面。
对土建、装饰介绍得比较完整,但对设备、电气等安装工程的介绍就往往被忽视。
这主要是由于写汇报的人是搞土建的人员,对安装工程不熟悉或根本就不懂。
为避免出现工程的汇报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在编写汇报时,各专业的人员应共同参与起草。
注意说明设计是先进、合理的。
鲁班奖虽然没有强调设计必须是优秀的,但对设计的水平也是有要求的。
三、工程的特点应贯穿全文,使复查组认同这样的特点,并使特点成为工程的特色。
从近几年我们申报鲁班奖工程的汇报材料来看,编写得好或较好的很少。
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工程的特点不突出。
如果单从汇报来看,看不出你的工程和别人的工程有什么不同。
比如,本工程的特点是“粗粮细作”,我们就应在介绍工程概况时就要说明工程的每平方米的造价,并简要介绍主要的室内、外装饰材料。
比如,本工程是功能要求复杂的建筑,如医院、剧院,就应在工程概况中对复杂的功能要求进行必要的介绍。
并且这些特点应形成工程的质量特色。
我们应该注意到,工程质量不单是观感质量,也不单是细部和细节。
工程质量首先要保证使用功能,只有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细部、观感才能起作用。
为此,我们应对工程的特点和特色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必要时公司、局的有关领导应参与起草。
不要等都写差不多了再修改。
四、工程质量汇报是这篇文章虽然分成了七个部分,但应该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所以我们在编写时必须清楚这些关系。
一般来说,工程的技术难点与“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开发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同时也和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发、应用新技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管理,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这样讲,你的工程质量就是令人信服的,是不会产生异议的。
所以我们在写汇报时不应将着几部分割裂开来。
工程的创优策划应纳入质量管理部分。
通过创优策划,使工程质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在工程的细部、观感、耐久性、工艺性、经济性各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或其中某几部分得到提高,成为反映工程质量的亮点。
创优策划应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五、第六部分是工程的质量特色和实物质量的具体描述。
在此我们应该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按分部工程,必要时按分项工程进行描述。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工程质量中的个别亮点不能代表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都全面达到国家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企业有自己的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并能够全面达到企业标准的要求的话,那毫无异议的这就是一项精品工程。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是均衡的。
也就是说,工程的内在质量和观感质量是一致的,各个分部工程的质量水平是一致的。
比如管道安装工程,吊顶里的、管道井里的和明装的质量水平是一致的;比如装饰工程,材料档次高的和材料档次低的质量水平是一致的;比如施工的精细程度,人们经常使用的部位和人们不常去的部位的质量水平是一致的。
在按分部工程进行质量描述时,我们应尽可能以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反映出工程质量所达到的水平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结构工程如此,安装、装饰工程也应如此。
安装工程的测试数据(工程的功能性检测结果)是对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的最好证明。
在此基础上的观感质量就是锦上添花。
六、工程汇报是一篇文章,所以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和用词的准确,特别是专业术语的使用必须准确,否则会产生歧异,不应出现错别字。
虽然这篇文章是要由人来读,但不能过于口语化。
××××医院医疗综合楼施工质量情况介绍一、工程概况××医院门急诊医疗综合楼工程位于××市××区××路××号,整幢建筑地下1层,地上部分由22层病房楼、15层门诊楼、8层医技楼、钢结构门诊集散大厅等组成,占地10623㎡,总建筑面积为72076㎡,建筑总高86.7m,总投资额为32075万元(3.2亿元),属公共建筑。
本工程作为××市为切实改善百姓就医环境,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实施现代化医院建设的目标,被列为××市2003、2004年度重点工程。
本工程2002年5月18日开工,2004年8月经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联合验收评定为合格,同年9月通过××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备案验收。
参与建设各方:本工程桩基采用直径600和650的钻孔灌注桩;围护体系采用SMW工法围护桩,结合一道Ø609钢管支撑(基坑支护方法在这可以不说);上部结构主要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病房楼、医技楼外装饰为石材幕墙,门诊楼为半明框玻璃幕墙,门诊集散大厅为点支式玻璃幕墙。
诊区、病房地面大量采用PVC卷材铺贴,门诊集散大厅为微晶石墙地面;病房搂走道采用大块定型铝板吊顶,洁净区域墙面为固化彩钢板、急诊区墙面采用氟维特板。
点评:没有对该工程的建筑给水与排水工程、通风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电梯工程等其他分部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工程概况的介绍不全面、不完整。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施工(申报)单位只施工了主体结构,只是对装饰工程进行了管理,对其他分部工程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
这会使安装专业的专家对该工程的质量情况产生不十分可靠的第一印象。
这是非常不好的。
二、工程的主要难点及技术措施点评:为突出工程的难点与特点,最好不把技术措施与工程难点放在一起叙述,这样容易喧宾夺主。
因为技术措施的叙述一般都比较长、比较复杂;并且在写的时候往往为了将技术措施叙述清楚,集中了大部分的注意力,反而到后面的时候就会忽略了工程难度的归纳和总结。
在这篇汇报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难点一:周边市政管线繁多、间隔近,施工难度大建筑物南侧外边线距道路红线不足1.5米,主体结构距最近建筑物不足9米。
基坑外侧1.5米有上水、雨水、煤气、电力等地下管线,道路两侧尚有高压线和通讯电缆。
在基坑围护及开挖过程中,如何控制基坑的位移与变形,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地下管线、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影响,成为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的难点。
在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通过即时测定土体位移,并及时反馈施工单位,以信息化指导施工,不但保证了周边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安全,而且保证了基坑开挖的正常进行。
难点二:建筑平面极其复杂本工程病房楼似飞机机翼;门诊楼和医技楼则为两幢相似扇形;整幢建筑由六套轴线系统组成,其中弧形结构占总量的60%以上,这些给土建、安装、装饰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通过技术攻关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不但利用常规测量仪器完成了复杂曲线平面的测量放线工作,又解决了弧形结构钢筋翻样、模板配置、管线定位等难题。
难点三:内装饰材料品种繁多、界面交接多本工程由于各科室功能不同,对装饰材料要求不同,造成内装饰材料品种繁多。
再由于精装饰面积大,达5万平方米,精装饰工程界面多,共分为9个标段,装饰风格又各不相同,加上曲面、弧线较多,给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
为保证装饰工程质量,实现项目预定目标,我们采取了“一落实二加强三明确”的管理措施,即落实装饰工程总包管理力量;加强平面布局处理,加强中间交接验收;明确工艺流程和标准、明确标高位置、明确材料质量。
难点四:集散大厅幕墙体系复杂,防水设计和施工要求高门诊集散大厅正立面采用钢结构拉索式点支玻璃幕墙系统,侧面为钢结构外覆铝板的框架幕墙系统,屋面则采用蜂窝铝板结合采光玻璃天顶。
不同幕墙系统的连接给防水设计、施工带很大的困难。
总承包单位会同有关专家在施工前对幕墙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和完善,并通过精心施工,防止了渗漏水现象的发生。
难点五:安装设备多、管线复杂本工程作为医院工程,安装系统众多,除常规的楼宇安装系统外还有挂号系统、呼叫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医用气体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医院专有系统,同时管线规格不一,交叉点多,施工操作难度大。
施工中我们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和队伍,严格按计划实施。
难点六:不同曲率的弧形管线现场制作安装机电管线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建筑格局设计成弧形,弧形管道的长度占主管道总长度的79.6%,近8000多米,管径从25mm至200mm,曲率半径多样化。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质量攻关的QC小组,研制了针对本工程特点的弯管机械设备,提高了现场加工弧形管的一次合格率。
难点七:工期紧、机电工程系统调试复杂本工程工期紧,机电调试与装饰施工同时施工,确保装饰完业主方可立即投入使用,制定出一套调试计划,利用临时电完成单机调试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分段对系统进行调试,做到装饰好一块区域,立即调试一块区域。
难点八:预留套管繁多在主走廊区域吊顶内是机电管线大量集中部位,为达到业主方的吊顶标高要求,组织深化技术攻关小组,利用电脑对管线进行综合布置,采用梁内预埋套管穿梁安装。
(没有具体说出难点具体在哪。
)难点九:医疗专业的特殊要求高手术室区域要求达到100级洁净度,恒温恒湿环境。
通过精心组织,严密施工手术室洁净度经过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安装专业分中心检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和医院的功能要求。
点评:难点到底在哪里?是哪(几)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有难度?没有说清楚。
三、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及效果点评:“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国家具有的政策性的、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质量水平的决策。
但就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应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和应用,而不应是简单地为了推广而推广、为了应用而应用。
“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定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在质量、工期、成本等各方面,相对于落后的技术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而这些效果才是为什么要推广“四新技术”的目的。
所以,在这里应该将推广应用的效果加以必要地叙述。
本工程在施工中坚持科技领先、技术创新,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既满足了工期和质量要求,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和促进了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
(1)施工测量技术——针对多曲线不规则建筑的特点,我们建立了测量控制网,采用计算机辅助结合常规经纬仪测量定位技术,高精度地完成了本工程定位放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