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育学》(A)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教育规律;
2.文化创新
3.全体性、主体性
4.民主平等;尊师爱生;
5.沟通能力。
6. 上课;上课;
7.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8.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9. 启发式、注入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4.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习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学生通过教学所发生的行
为作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B
3、C
4、C
5、B
6、B
7、D
8、C
9、B 10、A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社会的学习化、教育一体化、信息技术现代化2. 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3. 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一)学生是人: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创造性。
(二)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儿童)
(三)学生是完整的人
(四)学生是以制度化的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4.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第一,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第二,学校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很强的选择性;第三,学校教育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组织性;第四,学校教育是专门的育人机构;第五,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人员。
5.什么是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活动。
教学的目的是: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个性。
六、论述题10分
请联系实际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三)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四)智力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规律;(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七、案例分析题(25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12分)
答:从教学的任务来谈,要重视养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任务。
(一)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目标);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能力目标):
1.学习能力;
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约束性);
3.人际交往能力;
4.思维能力;
5.实践能力;
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13分)
答:1.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它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价值追求,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四个要求即:
1)全体性;2)基础性;3)全面性;4)主体性(适当展开论述)
2.特长教育不等与素质教育,它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略)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4.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