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宪法权威教案
教学后记
课堂学生各抒己见,较为成功。
本教案第2页(总2页)
难点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教学辅助手段
教具
(模型)
实验
电化
多媒体
其它
复习导入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看材料。
学生诵读
看视频
5
40
小
结
教师点拨: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就要将宪法的规定化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现实。如材料一,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教材第76页第二小段观点)。同学们可以看教材第76页链接。
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体现人民意愿的国家根本大法,越来越成为维护和实现百姓权益最根本的保护神。我们可以看到,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太遥远,原来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济南三职专教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兴趣法启发
上课时间
班级
2011级
教案序号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能力
目标
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德育
目标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重点
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本教案第1页(总2页)
济南三职专教案
课堂实施教学过程
过
程
内容
学生活动情况
及主要启发点
时间
教
授
新
知
过
程
1、展示材料:
2、引导学生思考:
1.材料一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有何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
2.阅读材料二后,同学们有何感悟呢?
3.“孙志刚事件”说明了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请认真思考上面的材料,说说宪法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作业
案例一:杨某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行动不便。2008年杨某高中毕业报考该市中职学校,填报的第一志愿是该市某财贸学校,该校录取分数线为460分,杨某考试成绩为487分,超过录取分数线,已具备录取条件。但该校以本校的计算机房在四楼,杨某上楼不便为由,拒绝录取杨某。请问财贸学校的决定是否违反宪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