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中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2.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及使用(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名优秀学生,不但要好(hào) 读书学生如何读书,而且还要读好(hǎo)书。
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jǐ)付工资外,还要给他们以更多关怀。
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持续参与(yǔ)。
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wèi)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2分)A、狼籍水波粼粼锋芒必露鳞次栉比B、旁骛充耳不闻翻来覆去莫衷一是C、媲美姗姗来迟锐不可挡张皇失措D、蓦然荒草凄凄一视同仁一反即往3、能使下列句子语意顺畅..的一组短语是:( )(2分)..、连贯①我们以隆重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必须积极推动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B.庆祝赞颂警告铲除C.庆祝讴歌警示铲除D.祝贺讴歌警示剔除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2分)A.即使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能够事倍功半....。
B.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括号内词语替换后意思有改变...的的一句是( ) (2分)A.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自命不凡)B.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地伤害自..铭心己.(铭肌镂骨)C.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求全责备)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声嘶力竭)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使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
)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7、根据诗词曲的基本知识,横线上应该填上的一句是()(2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泪千行B.惟有泪千行C.有泪千行D.惟有千行泪8、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刘向。
B.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水浒传》。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9、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爱国之情,人所共有。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抒发忠君爱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这些蕴含古人炽烈情感的名句,感动着无数的读者。
(2)“愁”是古人常抒发的一种情绪,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表达了浓郁难载之愁,在《醉花阴》中又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表现自己相思成苦,憔悴不堪,意境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原句,概括句均能够)是:,、。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哪怕是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仍香气如故的句子是:,。
(三)水平训练题(12分)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 6分)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能够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能够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能够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4分)答:①→②→③→④(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2分)答:11、综合实践题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
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
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
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
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
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
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
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
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
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
请你使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人影孤D.空谷幽兰绝美人(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
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2分)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成都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注重。
经营“竹趣山庄”的竹城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
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
“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二、阅读·感悟(40分)(一)阅读《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完成12-16题。
(13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个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以前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能够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能够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不过,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个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分)答:13.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两点?(2分)答:①②14. “于是有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慨叹曰:中国人这两句话中“有人”和两个“中国人”的含义各是什么?(3分)答:15.作者通过度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个结论?(4分)答:16. 仿拟是修辞学中的重要修辞手法。
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
请从下面的两个仿词句中任选一个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1)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以前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答:(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