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 (2)热点一:中国经贸 (2)热点二:中外经贸关系 (2)热点三:贸易保护 (3)热点四: 国际商务 (3)热点五: 法律问题 (3)热点六:贸易争端 (3)热点七:服务贸易 (3)热点八:加工贸易 (4)热点九:汇率问题 (4)第二部分:关于“碳关税”问题的深入研究 (4)一、“碳关税”的提出 (4)二、“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 (4)三、“碳关税”的实质:新型绿色贸易壁垒 (5)四、我国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 (5)五、我国的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6)六、我的个人观点 (7)参考文献: (8)前言:新中国成立60年,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经过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努力奋战,迄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而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经贸大国,对外经贸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多一说我们现在研究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于我们自身国家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一部分当前国际贸易热点问题热点一:中国经贸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分解与机理分析,柴华,《国际贸易研究》2010.1。
中美经贸合作三十年,王丽军、周世俭《国际贸易》2009.1。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研究, 高永富,《国际贸易》2009.2。
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变动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2009.2。
我国出口加工区现状及功能拓展分析,徐厚永、徐枞巍,《国际贸易》2009.4。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及对策,马涛,《国际贸易》2009.7。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沈玉良、高耀松,《国际贸易》2009.8。
论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向复线型增长过度的中国经济,叶芳和,《国际贸易》2009.8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新桥梁,朱洪,《国际贸易》2009.9创建东亚区域经济共同体构想,金柏松,《国际贸易》2009.11应对贸易摩擦是我国长期战略任务,刘日红,《国际贸易》2009.12热点二:中外经贸关系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FDI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赵蓓文,《国际贸易研究》2010.1。
出口偏向性经济增长的要素收益分析——易中美贸易为例,范云芳,《国际贸易研究》2010.1。
中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陈梁,《国际贸易研究》2010.6;中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王金亮,《国际贸易研究》2010.6。
中国与欧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实证研究,燕春蓉、张秋菊,《国际贸易研究》2010.7 发展中国家企业品牌国际化路经分析——来自韩国的启示,张敏、武奇,《国际贸易问题》2010.10;贸易保护主义——从历史到现实,霍伟东、丁琳,《国际贸易研究》2010.2贸易保护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的经验分析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渠慎宁、杨丹辉,《国际贸易研究》2010.2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及其应对,梅新育,《国际贸易》2009.3WTO如何遏制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薛荣久,《国际贸易》2009.6热点四: 国际商务论FTA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吴兴光、梁旋,《国际贸易》2009.1WTO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林学贵,《国际贸易》2009.2多哈回合谈判:危机中的共同期待,陈泰峰,《国际贸易》2009.5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及其应对,徐战菊,《国际贸易》2009.8低碳经济的约束、挑战和机遇,赵玉敏,《国际贸易》2009.11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夏先良,《国际贸易》2009.11“碳关税”:国际贸易新热点,陈洁民,《中国经贸导刊》2010.7。
热点五: 法律问题驰名商标保护及海关边境措施的使用,张红,《国际贸易》2009.2WTO特殊与差别待遇的法律效力辨析,穆忠和,《国际贸易》2009.5我国法垄断法实施面临的若干挑战,蒋悟真,《国际贸易》2009.10论WTO反倾销价格承诺规则,吕瑞浩,《国际贸易》2009.6热点六:贸易争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研究概述,强永昌、权家敏,《国际贸易研究》2010.10WTO贸易救济争端解决裁决执行问题分析,孙立文,《国际贸易研究》2010.10热点七:服务贸易论服务经济社会的实质及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姜义茂,《国际贸易》2009.5我国软件出口战略及对策分析,李光辉、聂平香,《国际贸易》2009.9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服务及对策思考,李超,《国际贸易》2009.9中国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李扬、张汉林,《国际贸易》2009.9服务贸易补贴的特点和各国做法,谢程,《国际贸易》2009.10贸易方式、生产机制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沈玉良等,《国际贸易研究》,2010.1加工贸易的基础、模式与利益分配:文献述评,王怀民,《国际贸易研究》,2010.6科研投入、制造业基础、与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丁蕾,《国际贸易研究》,2010.7 热点九: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刘尧成等,《国际贸易问题》2010.10美元汇率走势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曲凤杰,《国际贸易》2009.1透过人民币国家化偏颇思考中国竞争力,谭雅玲,《国际贸易》2009.7最新10年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丁志杰、孙小娟,《国际贸易》2009.12第二部分:关于“碳关税”问题的深入研究一、“碳关税”的提出“碳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特别关税。
2009 年法国提出2010 年将向国外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关税税率将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收取17 欧元,此后还将逐步递增。
2009 年6 月,美国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征收“碳关税”,以避免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
碳税实际上是以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税基的一个税种。
由于直接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在税收征管中的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实践中一般按不同种类化石燃料的碳含量进行折算后计税。
从征税对象来看,碳税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针对化石燃料本身开征的碳税;另一种是针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如水泥和钢铁等,开征的碳税,其理论上的计税依据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二、“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一)我国将面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家,深受其害。
截至2009 年11 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 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 亿美元。
若欧美国家再借气候环境问题,征收“碳关税”,中国将面临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标准,欧美等国一旦开征“碳关税”,实施符合自己利益的碳标准,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按自己的标准征收“碳关税”,这势必会引发贸易大战。
(二)中国高能耗的出口产品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目前,提出开征“碳关税”的国家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而中国对欧美国家出口的商品不仅量大,且集中于高能耗产品。
2008 年,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出口总额分别为2254.5 亿美元、2431 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总额的66.8%、67.3%,这些出口产品大多是高耗能、高含碳而低附加值的产品,极易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三)“低碳”标准的实行,将淘汰我国不能达标的企业碳风险,将是未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目前,跨国公司已率先行动,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
沃尔玛公司已经要求10 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商品碳足迹验证,并贴上碳标签,这将影响全球超过500 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这意味着,中国大量相关企业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承担减排责任,否则跨国公司的订单将与你无缘。
可见“低碳”标准一旦实行,不仅增加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产品竞争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还将被淘汰。
三、“碳关税”的实质: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的名义实施碳关税, 以控制跨国界环境污染。
但事实是, 贸易政策并非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欧盟、美国“碳关税”的提出, 都是国内政治博弈的结果, 反应的主要是国内相关产业和政治势力的诉求。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 美国政府控制碳排放量的努力遭到了传统产业及其游说集团的抵制。
能源密集型工业、工会团体和民主党参议员组成的强大联盟,呼吁保护国内商品免受“高碳”进口商品影响; 国会正是响应了这一点而寻求“边界调节税”或“碳关税”的立法。
同时, 运用碳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 可以有效地惩罚目标国。
因此, 尽管碳关税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其他国家减排, 体现公平性, 但是, 就本质而言, 随着多轮多边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经济的日益全球化, 传统贸易政策逐渐消除, 碳关税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 它极易扰乱国际贸易秩序。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很容易把碳关税视作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号, 引发贸易战。
运用贸易政策工具以恢复比较优势是不合适的, 更不应以环境的恶化为由来反对自由贸易。
四、我国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中国政府从保护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大局和改善本国生态环境角度高度重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持负责任的态度, 已经先后制定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
中国已经于1997 年11 月1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 年10 月28 日修订通过, 2008 年4 月1 日起施行, 并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调节能减排; 于2005 年2 月28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于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 于2008年8 月29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 月1 日实施; 于2007 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 年10 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 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与机制体制建设; 已经着手国内征收碳税的调研工作, 即将开始制定政策并实施; 已经提出一系列激进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放慢了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速度。
五、我国的应对“碳关税”的措施(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特点, 单位GDP 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