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渝农发〔2011〕373号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农业水利)委(局),畜牧兽医局,市级有关单位:《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而编制,衔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专家论证建议意见认真进行修改,经过市农委2011年第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畜牧业现有基础与面临形势 (3)第一节发展成效 (3)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5)第三节主要任务 (10)第二章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11)第一节总体目标 (11)第二节战略重点 (15)第三章产业布局 (18)第四章体系建设 (21)第一节畜禽良种繁育 (21)第二节饲草饲料生产 (22)第三节动物疫病防控 (24)第四节产业化经营 (26)第五节质量安全监管 (28)第六节科技创新与推广 (30)第七节信息化服务 (33)第五章重点工程 (36)第六章保障措施 (37)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37)第二节完善扶持政策 (38)第三节创新体制机制 (41)第四节推进畜牧业法制建设 (42)第七章环境资源分析 (44)第一节畜禽养殖粪便利用现状 (44)第二节环境控制措施 (44)前言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与大山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异常突出、区域差异十分明显的特殊直辖市,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下,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顺利起步,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十二五”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市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变重要历史机遇期的新形势和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养殖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任务,为加强对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指导而编制。
《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我市畜牧业发展取得的“四大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四大机遇”、“六大挑战”,确立了以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围绕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稳量提质发展生猪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草食牲畜优势产业、适度发展禽蜂特色产业,按照一个区县布局一个支柱产业、一至二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原则,提出了“1237”的规划目标建设,切实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规划》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而编制,于2011年8月12日通过专家论证,衔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发展目标与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及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吻合。
《规划》主要阐明全市畜牧业发展意图,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工作和扶持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相关部门履行宏观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责的重要依据。
各区县(自治县)要根据本规划制定和完善区县级规划。
《规划》属于指导性文件,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市级各相关部门可参考本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各畜牧业龙头企业可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把本规划作为产业发展的决策参考。
《规划》的编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十二五”规划办公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委、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第一章畜牧业现有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启动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养殖方式转变加快,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实现了主要畜产品基本自给,其中猪肉自给有余,牛羊兔肉、禽和蛋类产品自给率提高,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保供增收能力增强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2010.5万头、肉牛49.1万头、山羊191.3万只、家禽19674.2万只、兔3200.5万只,分别比2006年增长16.0%、41.1%、50.3%、59.6%和71.5%。
2010年全市实现肉、蛋、奶、蜂蜜产量192.5万吨、37.2万吨、8万吨、1.2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27.1%、22.8%、3.5%和92.8%;工业饲料产量173.6万吨,比2006年增长15.7%;畜牧业总产值326.6亿元,比2006年增长59.9%,年均增长12.5%,占农业总产值的32%;从事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350多万人,年转化粮食600余万吨,常年出口畜产品货值1.2亿美元;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586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25.2%,占人均纯收入的11.1%,比2006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区县,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现金收入已占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以上,成为养殖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布局结构逐步优化,一县一品特色鲜明探索建立了“一圈”*、“两翼”**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模式,一县一个支柱产业和一至二个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荣昌、合川、黔江的生猪,江北、渝北的奶牛,铜梁、梁平的水禽,酉阳、云阳的山羊,开县、璧山的肉兔,丰都、石柱的肉牛,长寿、潼南的蛋鸡,南川、城口的中蜂,秀山、巫溪的土鸡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正在聚集。
畜牧业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10年在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76.6%,较2006年下降5.8个百分点;牛、羊、禽肉产量占比分别达到3.3%、1.3%和16.1%,分别较2006年上升了0.7、0.3和3.8个百分点。
特色品种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肉兔出栏增长71.5%,蜜蜂饲养量增长55.6%。
另外,各区县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发展了一批如潼南县的七彩山鸡、铜梁县的鹌鹑等特种养殖,2010年全市特种养殖肉产量占比为2.7%,较2006年上升1个百分点,特种养殖初具规模。
三、养殖方式转变加快,畜禽养殖水平提升畜牧业经营方式由农户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 1小时经济圈: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长寿区、涪陵区23个区县。
**两翼:指渝东南地区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6个区县,以及渝东北地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1个区县。
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比重显著上升,全市畜禽饲养规模化率达46%,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全市配合饲料使用率达到60%以上,生猪出栏率131%,平均瘦肉率达56%,猪料比达到了1:3.2;牛出栏率达40%;羊出栏率118%;蛋鸡料蛋比2.3:1;肉鸡料重比2.0:1。
畜产品深加工率超过10%。
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科技进步在畜牧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42.6%。
四、支撑体系保障有力,产品质量总体安全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等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
全面完成了新一轮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强了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重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全国一流的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110联动中心和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能力显著提高,连续八年没有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品一标”*步伐加快,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30个、49个、15个和8个,有8个畜禽产品获国家地理标识。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进入新阶段,我市畜牧业正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自我发*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展能力逐步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十二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利因素和深层次问题。
从国际方面看,我国已进入后WTO时代,贸易政策与规则将全面与国际接轨。
当前,我国农业成就世界瞩目,现在粮、肉、蛋、鱼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世界近45%的猪肉产自我国,但畜牧企业仍是对外贸易弱者,肉类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4%,潜力仍没有发挥。
从国内政策背景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这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一、发展机遇(一)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对重庆发展定向导航;国发〔2009〕3号*文件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了重庆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同时拥有国家普惠、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库区后扶等政策的叠加,是我国西部优惠政策最富集的地区;农业部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备忘录》,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作为重点建设内*314总体部署:指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确定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构成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
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国发〔2009〕3号:指《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