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六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考点一城市的区位与城市的等级体系1.(2013广东文综,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大的原因、影响城市形态的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题,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
第(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3)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
第(4)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这种工业结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2)地形河流(3)耕地: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2.(2013四川文综,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
如下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给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位臵的描述、城市分布特点、工业区位因素和湖泊给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题,地理位臵可从纬度位臵、海陆位臵、相对位臵等方面描述。
第(2)题,城市分布特点可从城市的空间分布、密集程度和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来分析。
第(3)题,A城成为服装生产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4)题,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图,从河湖相连、湖水充足和水自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降水丰沛,注入水闸的湖水充足。
(2012全国文综,8分)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地形,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故人口较为稠密。
答案:D4.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解析:由区域定位可判断甲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成都,乙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重庆。
相对于甲地而言,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位于河流的汇合处,水路交通便利,故D项正确。
答案:D(2012江苏,4分)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双选)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交通条件落后,因此城镇多分布在交通便利、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地带。
答案:AB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解析: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来说,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相互之间的距离越大,城市密度越小,A正确;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城市密度越大,B错误;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省会,在该区域中城市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C正确;从图例可以看出昌吉市和石河子市的城市等级相同,都是县区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不存在包含关系,D错误。
答案:AC(2009江苏,6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
下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
读图回答7~8题。
7.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A.湘、粤、闽B.苏、皖、鄂C.京、辽、鲁D.沪、浙、赣解析:直接读图可以得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安徽、辽宁等省市宜居城市数目较多,再注意题干中“组合”的限定,只要把各选项中宜居城市数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AB8.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A.自然条件B.旅游资源C.城市建筑D.生态环境解析:西北地区城市宜居状况竞争力弱的限制因素,要从自然条件分析:深居内陆→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宜居状况较差。
答案:AD(2009福建文综,12分)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9~11题。
9.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图右下角图例可知苏州市有省辖市、县(市、区)、乡(镇)3个城市等级。
苏州市服务范围最广。
常熟、张家港,太仓是等级相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故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D1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解析:从Ⅲ走廊的位臵可看出,其有别于Ⅰ、Ⅱ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
答案:B11.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可排除A、B。
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D不正确。
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答案:C考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013山东文综,8分)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解析:选D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交通道路沿线,故③为工业区;绿化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故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且交通便捷,应该为别墅区。
13.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解析:选C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老城区受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其地租并不是最高的;由图可知,城市中心向东移动;由图可知,仓储式购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车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务区;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故选C。
14.(2013广东文综,4分)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解析:选C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的功能区布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读图可知,该城市只有一个中心,所以A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在城市西北部没有分布,所以B错;外来人口分布于城市的各个部分,其生活区不仅仅位于城市新开发区,故D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新开发区位于城市东南部,且接近科研文教区,故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2013浙江文综,4分)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15题。
图1 图215( )图3A .①③B .②⑦C .④⑧D .⑤⑥解析:选B 本题考查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选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目需要在中等地价中选址的要求,甲、乙、丁的Ⅱ阶段和丙的Ⅰ阶段属于中等地价,结合图3可排除③④⑥⑧,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