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_财政学每章总结

B_财政学每章总结

第一章导论对于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财政是政府的一个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安排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

从经济学研究角度看,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当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传统的政府分配活动和分配规律扩展到政府的经济活动;研究内容从单纯的财政收支扩展到与政府经济行为有关的一切内容。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主要还是使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起源较早,也为现代财政理论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财政学在计划经济时期,以货币关系论和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理论;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公共财政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重要概念财政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第二章效率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的状态。

要实现帕累托效率必须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个条件。

公平一般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

公平主要有两层含义: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公平的程度可以用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来衡量,前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公平的程度。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我们把现实经济中,在市场已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情况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分为8种竞争的失灵、外部效应、公共品、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偏好不合理。

政府的干预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包括政府干预的机会成本或税收成本,以及政府干预失效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前提,但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才更有助于实现理想的经济目标。

重要概念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进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基尼系数市场失灵外部效应政府失灵第三章财政职能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财政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三大职能各有自己的职能范围、政策取向及实现的机制和手段。

但三大职能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是完整的统一体,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重要概念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人分配经济稳定第四章纯粹的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市场机制不可能实现公共品的帕累托最优的供给,为了增进社会的福利,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类产品。

从局部均衡的角度看,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条件是每个社会成员从公共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综合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看,则要求社会成员消费公共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该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林达尔均衡是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一种实证的解释。

它描述了社会集团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公共品成本分配的情况。

社会成员偏好揭示的困难是公共品有效供给得以实现的主要障碍。

政府实际提供的产品更主要的是具备有公共品部分特征的产品,其中可排除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俱乐部产品。

俱乐部产品的最优供给包括最优俱乐部成员规模和最优俱乐部设施规模两方面条件。

俱乐部产品理论是公共品理论的重要扩展。

重要概念公共品私人产品混合公共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搭便车第五章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在性、外部效应)是公共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现代经济学从两个角度给出了定义:第一种是效应角度,即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第二种是直接描述角度,即外部性是指一实体(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实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之付费或收费,则此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根据现实的观察和外部性的特点,总结了8类外部性。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其均衡点偏离了效率,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负外部性存在时,由于边际外部成本的存在,决策实体没有考虑这部分成本,因此均衡点是无效率,矫正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一定手段影响决策主体,使其决策时将边际外部成本纳入社会总成本中,最后使均衡点回到效率均衡点。

而当正外部性存在的时候,由于边际外部收益的存在,均衡点也偏离了效率均衡点,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矫正的方法同样是通过一定手段影响决策主体,使其决策时将边际外部收益纳入私人总收益中,最后使均衡点回到效率均衡点。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可以矫正外部性,并且各自的手段不一。

但从现实来看,单纯采取其中的一种或许效果不佳,也并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策,现实的选择是在充分衡量外部性的前提下,决定采取怎样的政策工具组合•重要概念外部性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收益矫正性税收矫正性补贴科斯定理外部成本内在化第七章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項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应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效率原則,二是公平原则,三是稳定原。

对政支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的不同,财政支出可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不同項目;按支出的回报性可以将其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将财政支出划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可控性,可将其划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可将其划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从财政支出的结构来看,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般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般要比发达国家高一些。

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多低于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相对较大,而购买性支出所占比例相对小些。

在发展中国家到呈现一种相反的格局。

通过对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状况的变动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几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对此现象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本章介绍了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及鲍莫尔法则等。

重要概念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第八章购买性支出是政府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本章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介绍了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其中,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最基础的支出,是政府为维持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能,即国防和行政管理所安排的费用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规模的大小,政府机构的改革一直影响着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的多少则反映了国防力量的强弱。

我国进入经济改革时代,国防支出占GDP比值较小,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是政府的三个重要职能支出,关系着政府对教育、科技和医疗三大公共事业的支持。

目前,政府对这三大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在方向上也要有所调整。

投资性支出主要介绍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支出,目前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正在由总量控制转向相对量控制,并且积极吸收多种投资主体參与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中来。

重要概念购买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投资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医疗卫生支出BOT TOT ABS第九章本章共分3节,8.1节讲述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内容社会保障的需要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产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近代大工业而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末德国俾斯麦政府推行的“普鲁士计划”,到了加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已经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各国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活动内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应包接8項内容:医疗补助、疾病补助、失业补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残疾病补助和遗属补助等。

上述内容可概括为两大类型:一是社会保险,二是社会福利。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是财政收入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但对两者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

总体来看,世界各国多采用征收社会保障的方式。

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大体上有3种:现收现付模式、完全基金模式、部分基金模式。

养老保险究竟采取哪一种筹资模式,要根据人口结构、历史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我国的养老保险过去一直采用现收现付制,但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改革,以部分基金制为宜。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实施多年,保障范围也较广泛,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改革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8.2节讲述财政补贴的相关内容。

20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程度的加深,财政补贴开始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财政经济现象。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为执行某些政策对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个人或项目给予的特定补助和津贴。

财政补贴是财政分配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

它通过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财政补贴的内容根据不同需要,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以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且每年反映在国家预算上仅有这两項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补贴不断增长和膨胀,已经形成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必须对财政补贴进行改革。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8.3节讲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内容。

纵观世界各国对税收支出的定义可以看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二形成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势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

重要概念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型社会福利模式普遍津贴型节俭基金型现收现付模式完全基金模式部分基金模式财政补贴明补暗补税收支出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第十章财政收入既是一种资金集合,同时也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它将对资配置、公平收入分配、稳定与发展经济发生作用。

因此,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既要遵循现代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合理分摊各收入负担主体的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