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1、山间铃响马帮来,铃由于受撞锤的撞击产生___________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
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
2、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又说明不能传播声音.3、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跟物理有极大联系,吉他演奏员来回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改变发声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闻其声如见其人”是通过来辨别的;宣传员所用的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4、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
当人们听到“隆隆”的飞机发动机声音时,就知道飞机要来了,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飞机飞临住房上方时,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5、2011年北京时间9月8日8时15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新疆乌恰县发生3.6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Hz至20000Hz之间.6、制噪声有三种途径,下面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哪一类: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这是;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板,这是;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这是。
7、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8、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播来的。
二、选择题(每空?分,共?分)9、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钢轨B、湖水C、煤油D、空气10、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13、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 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C.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D. 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14、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1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16、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音→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大脑C.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听小骨→听觉神经→鼓膜→大脑三、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来源:学#科#网](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来源:学*科*网](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1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能/不能)。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cm和横截面积▲ mm2。
(4)在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两根/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
理由▲。
19、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瓶壁”)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填“空气柱”或“瓶壁”)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_______.(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每空?分,共?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__ ____ ,② ___ 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上 / 下)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上 / 下)拐弯。
五、计算题(每空?分,共?分)22、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的声速(单位:m/s),回答问题:⑴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请你写出两条。
⑵在长约为884 m的金属管的—端敲击—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振动__、__空气___、____34om/s2、【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故答案为:介质;真空.【点评】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3、【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吉他演奏员来回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改变发声弦的长度,主要调节乐器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每一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因此发出的音色不相同;因此“闻其声如见其人”是通过可用音色来区分;宣传员所用的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音调;音色;响度.【点评】本题为有关声的知识的综合题,要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4、信息;能量。
5、解:次声波一般是在地震、海啸、核爆炸等情况下产生,且人耳听不见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答案为:次声波;不能;20.6、声源处减小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人耳处减小噪声7、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8、水管自来水空气;二、选择题9、A10、C11、B12、B13、D14、C15、B16、C.感知声音的终端是听觉神经大脑,前端是鼓膜→听小骨,故选C.三、实验,探究题17、(1)小球弹开;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洒小纸屑(3)空气;不能(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18、(1) 长度,能 (2) A、B、C (3) 80 , 1.02(4) 三根,实验次数多,结论更具普遍性 [来源:学科网ZXXK]19、(1)瓶壁低(2)空气柱大高(3)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20、(1)机械闹钟(2)B (3)表二 (4)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四、综合题21、(1)、①超声波②音调(2)次声(3)20五、计算题22、解:(1)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等等(写出1条1.5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