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检测题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提3分,共36分)1.在欣赏民族音乐时,之所以能将二胡、笛子等乐器的声音区分开,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2.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6.对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8.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9.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10.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 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1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2.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
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3.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中传播速度最大。
14.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能够传声。
15.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16.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中降低噪声的。
17.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振动而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从而改变音调。
18.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叫声音调高,叫声响度大。
19.声音在2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346米/秒,要使声音传播到450米的地方需要秒。
20.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相同。
三、综合题(共30分)21.如图1,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图12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蝉声。
(4分)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24.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
第一次响声是由钢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1.87秒。
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米/秒,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8分)25.声音也是一种波,某同学为了探究决定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时,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数据如下表:(8分)例如: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2)第一章《声现象》检测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答案:D.各种乐器可能奏出相同的响度(振动的幅度)和音调(震动的频率),但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乐器的种类。
2.答案:C.题中A;B;D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3.答案:D.听诊器能减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并不能改变心脏的振动。
4.答案: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5.答案:C6.答案:C.注意声音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及区别。
7.答案:A.人们是通过乐器的音色来确定乐器的种类。
8.答案:D.验抄机利用紫外线;微波炉利用微波(电磁波的一种);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
9.答案:A.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如利用骨传导等),就可以感知声音。
10.答案: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损耗,使振幅变小,即响度变小。
11.答案:D.气球破裂后,原球内空气突然膨胀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12.答案:B.拍西瓜时,由于成熟西瓜与未成熟西瓜的振动频率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频率也不同,也就是音调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3.振动介质固体14.空气振动固体15.空气音色16.无规则传播途径中17.空气振动频率18.蚊子水牛19.1.320.响度音调三、综合题(共30分)21.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了塑料球。
22.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产生的。
23.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丁。
而甲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
丙说明了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4.解:设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为v钢轨。
s/v空气 -s/v钢轨=Δt代入数据:664/332-664/v钢轨=1.87v钢轨=5107.7 m/s25.同一种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大;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第一章《声现象》检测题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太空中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B.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波的利用C.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呜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6.如图1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水—鱼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鱼8.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9.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人耳的错觉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D.外界杂声干扰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1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罩中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码,却听不到BP机呼叫B.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2.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山间小道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鸟叫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分辨不同种类的鸟叫声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14.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