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月球的探索1共17页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 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 响。
北京时间201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 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 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 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在经 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 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 的生命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 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
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
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
缓慢着陆成功。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
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
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
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
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
先于美国同行。苏联人早在1959年就已将月球探测器“月球2”号送到了月球表面。此
外,他们还于1966年发射了一颗环月轨道卫星。但N-1火箭的连续四次失败最终让苏联
不得不中止了载人登月。
美国是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
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 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美国于20世纪 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
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
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
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
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
完成目标 撞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 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 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 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 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 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 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动于衷吗?事实上,苏联人也一直在为载人登月而努力,不过由于致命设计缺陷,连
续数次发射失败,让苏联人载人登月的梦想化为泡影。近日,莫斯科航空学院一实验
室公开了关于苏联载人登月计划一组珍贵的解密照片,照片显示了这项失败的登月计
划中的主要设备,包括从未公开的“LK月球飞船”以及从未使用过的月球登陆车等。
其实,就在肯尼迪总统宣称美国将争取率先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时,苏联科学家仍然领
嫦娥工程介绍 “嫦娥奔月”是中国家喻户晓 的神话故事,相传嫦娥吞下灵 药后飞上月亮。2019年,中国 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
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
的第一阶段计划,是预定于 2019年年底前,发射中国第一 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环绕月球运行,及进行为期一 年的月球探测任务。
前苏联的探月历程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9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 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 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 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 与采样返回。
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 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
尽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
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
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
丰富和完整了。 ,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
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
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优势。但出乎意料的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就在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率先跨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时,苏联人会无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19年至2019年。即发射月球 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 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 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 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 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 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 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 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 化学与物理参数。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 “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 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 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 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 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已于2019年10月24日发射。
国家对月球的 探索
中国对月球的探索
美国对月球的探索
月球简介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 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 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 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俄国对月球的探索
中国对月球的探索 ——方案
绕
落
回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 和可行性研究,2019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2019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