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众筹融资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众筹融资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影响众筹融资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Hemer(2011)指出,众筹融资平台对资项目审核的标准是否足够严格,以及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是否全面,也对众筹融资是否成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后文重点分析了对众筹融资得平台的法律政府及个人监管。
2.国内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主要众筹融资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捐赠型、奖励型、债券型和股权型。国内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主要是从与国外对比分析以及现实案例的角度出发,孟韬(2014)认为,在四种基本的众筹融资模式中,更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用到实处的是债权型和股权型,因为这两种融资方式中投资者获得的回报来自于股权或现金。孙永祥(2014)则对股权众筹的几种方式即直接股东模式、简介股东模式、和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朱玲(2014)认为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股权众筹以集合股东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又称为“领投+跟投”模式,但是这种投资模式的投资周期极其漫长,因此在投资者投资后,很难保证投资者会恪尽职守的履行职责直到领投人退出资本。
对众筹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众筹融资的风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控制众筹融资国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进而促进众筹融资平台以及众筹融资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之下,能够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众筹融资不仅在企业融资方面利用广泛,在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公共医疗与卫生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对众筹融资的研究不仅对众筹融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意义非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迅猛。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体形式,与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众筹融资作为新的经济形势之下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的一种,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以美国为例,中国直到2011年才开始第一次有众筹融资平台的出现。然而早在2009年美国就已经开始有诸多的中小型网络公司开始加入到众筹融资的行业之中去。截止到2015年,全球众筹融资公司有1255家,美国的众筹融资公司数量占比53%,其融资规模也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且美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相继不断出台,推动了众筹平台合法地位的获得。由此可见,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金融融资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国众筹融资起步晚,阻力大,因此其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我国能否通过对西方国家众筹融资发展模式的学习和借鉴,积极应对自身众筹融资平台与行业的发展,解决众筹融资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阻力,从而促进众筹融资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文献综述
众筹融资一词在国外的出现与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最早在2006年,马克尔·沙利文在阐释自己建立的融资平台Fundavlog的中心思想时,用了crowdfunding这个词。在他创建的平台上,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获得融资。同一年,维基百科对crowdfunding的描述是:一种集体性合作,利用互联网募集资金,以支持自己或者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Ghatak(2015)指出:众筹也就是群众融资或者大众融资,是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向网友募集资金的融资模式。
众筹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模式的创新,不仅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发展潜力和动力,在各方面也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胡吉祥(2013)认为,众筹融资在国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欺诈行为高发、投资者寻求保护难度大、融资平台自身风险累积、易被利用卷入非法集资活动等等。邓建鹏(2014)认为众筹融资不仅面临卷入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还设计非法发行证券、非法流通的法律问题。此外还,还面临着众筹融资平台的合法性问题、以及在众筹融资平台运营过程中的业务许可问题、甚至对融资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此外,陈莘(2015)认为在众筹融资的过程中,众筹融资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提供融资方与投资方联系沟通交易的场所,融资平台还应该肩负起在融资开始前对融资方提供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在融资过程对融资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管、融资结束后注重对融资项目的后续发展监控以及对投资方的保护。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之下众筹融资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融资平台也存在很大信用风险。
一、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内所有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经济迅速的迅速崛起,在国内催生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截止到2016年,国内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总产值占GDP的70%以上,所缴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0%以上。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融资难是中小企业规模难以发展壮大的大问题。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从企业本身来说,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着规模小,资产结构状况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从融资机构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较高、由信息披露程度低造成的道德风险高、以及银行业的信贷产品较为单一等问题;从政府来说,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融资机构建设不足等等也是重要原因。因而,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2.研究意义
众筹融资平台的涌起,实现了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相对接,使许多民间投资者与资金需求者可以相匹配。同时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创投领域也是一种金融创新,众筹融资的发展对处于互联网冲击之下的创投行业,处于融资难困境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都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融资相比,众筹融资是一种更大众化的融资途径,众筹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更多的普通创业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众筹融资如果可以成为一种广泛的融资途径,还可以支持各项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如竞选竞演、艺术文娱、科学项目、医疗保障、大学生就业等等。然而众筹融资的发展刚刚起步,存在着融资风险大、法律界限不清晰、盈利模式混乱等问题,众筹融资发展也开始不断引起争议。因此,我们在众筹融资模式发展意义重大前提之下,必须加强对众筹融资模式的管理和监督,对其发展制定出规范化的指导和建议,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众筹模式的负面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众筹融资模式的巨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众筹融资制度由于还尚未健全,因此存在许多风险。Ramachandranet al(2016)指出众筹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网络平台募集进行某项创业或者活动所需的资金,同时由项目发起人支付一定的回报的融资模式。但是仅靠投资者自身难以保证收益,因此,众筹融资模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资欺诈风险。所以,本文就需要加强对众筹融资的法律监督,完善相关立法和法规,来保证众筹融市场的稳定性就行了相关研究。MartinBalancing(2016)指出:虽然众筹融资模式存在着一点的风险,但是众筹融资模式对于缓解企业融资难困境,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平衡风险与收益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想要通过众筹融资模式获得一定的收益,就必须承担众筹融资的模式本身带来的风险。本文认为应该把握好这个平衡,众筹融资的准入门槛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