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法律责任
6-24
三、不可抗力与偶然事故 不可抗力与偶然事故(force majeure and fortuitous event)必须是不可预见的外界因 素,并且这种外界因素使履行义务成为事实 上的不可能。
6-25
四、危难与紧急状态 危难(distress)的概念是针对个人的行为。 紧急状态(the state of necessity)则指一个 国家在本身遭遇严重危及本国的国家生存和 根本利益的紧急情况。 紧急状态在实践中是有争议的。
6-11
1978年《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 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提出的原则: 1、合作原则; 2、通知和磋商原则; 3、评估有害影响原则; 4、预防和消除损害后果原则。
6-12
三、国际罪行 国际罪行(international crime)依《条文草案》 第19条第2款规定:“一国所违背的是国际 义务,对于保护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至关紧 要,以至整个国际社会公认违背该项义务是 一项罪行时,因而产生的国际不法行为构成 国际罪行。”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创立了“双罚原则”。
6-14
第三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归属 一、国家行为的责任归属 国际侵权行为既有单属一国的国家行为,也有参与或 介入他国的行为。 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抽象的概念,它的行为都是由 个人或集体来完成的。个人或集体的行为归因于国家 的行为才产生国家责任。 国家仅对可归因于国家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承担责任
6- 根据国际法,受害国有权要求从事国际不法 行为的国家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以补偿方 式给予赔偿。 五、限制主权(limitation of sovereign ) 从事侵略行为的国家,其国家主权应受到限 制。如:二战后的日本、德国;海湾战争后 的伊拉克。保证不重犯。
6-5
国家责任包括两方面内容: 1、国家实施国际不当(不法)行为而产 生的法律责任,即过失责任。 2、国家实施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造成 损害性后果而产生的国际损害赔偿责任, 即无过失责任。 客观责任原则,违反国际义务就应当承担 责任,采取绝对或严格的赔偿责任。
6-6
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遭到损害后要通过 国家责任制度得到补偿。 有些国际法学者将国家责任的规则称为 “二级规则”,将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的 规则称为“一级规则”。
6-26
国家责任新问题 一、国际刑事责任问题 1、国家可不可以承担刑事责任? 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刑事责任的主体均为个人。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能否从事刑法意义上 的犯罪行为,所谓国家罪行,个人的犯罪行 为可否归责于国家,是有争议的问题。
6-27
侵略,最严重的国际犯罪,显然是国家的行 为。 对于这类犯罪,国内法院不能行使有效的管 辖权,根据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所确立的国 际法原则,只有通过建立国际刑事管辖权, 才能对这些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6-31
二、国家的无过失责任(国际损害责任) 国家的行为本身并没有违反国际法,但其行 为结果让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情况下 国家要承担无过失责任。 如何分担国家的无过失责任? 一般的原则:国家不能通过利用本国的领土 而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否则国家将承担一 定的责任。
6-32
国际损害责任概念: 1、国际损害责任 2、国际损害行为 性质和适用范围 归属和赔偿原则 :损害的两种情况:国家专 属责任、由经营者本身或与国家共同承担赔 偿责任。
6-7
第二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构成
一、国际不法行为 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或不法行为:所违反的国际法是 国际条约、协定,或者是国际习惯法规则,称为 “国际不法行为”(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 。 国际不法行为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不法行 为的性质和程度。 国家行为违反一般国际法(国际侵权行为)或实施 国际犯罪(国际罪行),这称客观要素。
6-33
国际损害责任的免除: (1)因暴乱、战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 (2)在发射空间物体中,在地球表面以外 的地方无过错造成的损害。 国际损害责任形式主要是赔偿和恢复原状。
6-29
根据国际法战争罪只能是国家犯的,因为个 人没有任何宣战的权利。从二战后可以看出, 个人和国家都承担了战争的责任。 如果说国家犯了罪,刑事处罚责任一般都要 落实到个人,这是对个人的处罚还是对国家 的处罚呢?二战后对东条英机的审判和皮诺 切克事件,很难分清楚。
6-30
法院对以下罪行具有管辖权: 种族灭绝罪;非法劫持航空罪;种族隔离罪; 劫持人质罪等等。
6-3
现代国际法对国际法律责任的发展: 1.国家责任的内容有所扩大。 2.高科技带来的新问题使形式和方法发展了。 3.主体发生了变化。 4.追究国际法主体法律责任的根据扩大了。
6-4
二、国际法律责任的作用 1、确立国际法的效力。国际法的有效执行要 通过国际法律责任制度来实现。 2、通过追究法律责任以纠正国际法主体的不 法行为。 3、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合理赔偿,合法权益 得到维护 。 4、有助于维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维护国际关 系。
6-18
第四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道歉
终止不法行为
恢复原状
形式 赔偿
限制主权
国际刑事
6-19
一、终止不法行为(cessation of wrongful conduct) 当一个国家从事了国际不法行为,不管其后果如何, 它首先有义务停止这一不法行为。 终止不法行为的义务是绝对和无条件的。 二、赔礼道歉(satisfaction) 受害国有权要求从事国际不法行为的国家,对其所 造成的损害,特别是道义上的损害赔礼道歉,并在 必要的情况下和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其他赔偿。
6-15
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 1、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行为,无论是否公 务或私人性质的行为。 2、政府官员以政府官员身份从事的行为;外 交代表的行为。 3、国家机关的行为:立法、司法和行政,如 国会通过违反国际法的法律,有该国负责。 地方政治实体或机关在其资格内行事也归因 国家。
6-16
6-20
三、恢复原状(restitution in kind) 受害国根据国际法有权要求从事国际不法行为的国 家赔偿造成的损失,恢复原状。 补偿(compensation) 恢复原状不是绝对的形式,它还要受一定条件的限 制: 1、恢复原状要在事实上可行。 2、恢复原状不得违反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所 承担的义务。
6-22
第五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免除 一、同意(consent) 一个国家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国实行某个 与其所负义务不符的特定行为,该行为在与 该国的关系上就被排除了不法性,但该行为 不得逾越该项同意的范围。
6-23
二、对抗措施与自卫 对抗措施(countermeasures)与自卫(selfdefence)行为是指一个国家针对他国所犯 国际不法行为而不得不采取的某种不符合自 己对他国原已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对应行为。
6-13
《条文草案》规定的国际罪行包括: 1、严重违背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根本重要性 的国际义务; 2、严重违背对维护各国人民的自决权利具有根本重 要性的义务; 3、大规模地严重违背对保护人类具有根本重要性的 国际义务 ; 4、严重违背对维护和保全人类环境具有根本重要性 的国际义务。
6-8
客观要件主要包括: 1.国际侵权行为的客体,即为国际法所保护的 并为国际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国际法律关系。 2.国际侵权行为的诸客观事实要件,主要内容 有行为的实施、行为的结果、行为与损害结果 间的因果关系、行为的不法性等方面。
6-9
国际不法行为的主观要件: 1.国际侵权行为的主体指参与国际法律关系并从事违 反国际法规则和本国应承担的义务的行为者。 2.国际侵权行为主体对于其所实施的侵权行为的主观 意志和心理态度。 两种学说:“过错责任说”(fault responsibility) “结果责任说”,又称“客观责任说”(objective responsibility) 原则上以主体的行为是否违反国际义务作为承担国际 责任的依据是较为合理的。
第六章 国际法律责任
第一节 国际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构成 第三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归属 第四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第五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免除 国际法律责任的新问题 一、国际刑事责任问题 二、国家损害责任
6-2
第一节
国际法律责任概论
一、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 国际法律责任(international legal responsibility)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国际侵 权行为(或称国际不当行为)或损害行为所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目的是保护受害者,迫使加害国停止不法行 为,并对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补偿或救 济。一般指国家责任。
4、个人的行为一般不能归因于国家,但是有 例外。 国家唆使个人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国家对个 人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惩处的不法行为,可 归因于国家。
6-17
5、由国家支配的外国或国际组织的机关的行 为也可归因于国家。 6、叛乱或起义的行为如果形成新政府或新国 家,其行为可归因于其所代表的国家。 一国支持(即援助或协助)别国从事不法行 为;或在别国指挥控制、肋迫下从事的行为 也属该国的行为,称主观要素。
6-10
二、国际损害行为责任 国际损害行为责任(liability for international damage)全称“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损害后 果的国际责任”。 损害责任行为的特点:(1)其活动是由国家或实体 在其本国领土或控制范围内从事的,其危害具有跨国 性;(2)活动具有潜在危险性;(3)现行国际法并 未禁止这类活动;(4)受害国有权要求加害国给予 合理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