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看看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两弯似蹙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像仙露明珠,就像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二者用意相同。

2、从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珠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黛玉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朱光潜先生是如何“咬文嚼字“的呢?
标题
[PPT课件演示:P.2 课题]
二、简介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
三、研习课文
1、让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PPT课件演示:P.4]
○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形容卖弄学问
○3形容强词夺理
词典里的理解都是贬义,那么作者有是如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PPT课件演示:P.5]
明确: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是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PPT课件演示:P6]
2.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2王若虚《史记》——文字与情境有关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PPT课件演示:P7]
3.找出郭沫若改字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好处何在?
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没有感情色彩,“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情感发生了变化
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明确:“你这”句式多半表示深痛欲绝,不适合用于赞美
[PPT课件演示:P8]
4.通过此例,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鼻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
[PPT课件演示:P9]
5.找出王若虚改了《史记》李广射虎里的一般,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后虽变得简单,但缺乏生动性,意味全改。

[PPT课件演示:P10]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作者所举的第三个例子,作者是怎样“推敲”的?
明确:
僧推月下门:自掩自推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清梦
6.假如你是这首诗的作者,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言之有理即可
[PPT课件演示:P11]
7、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从这个例子看来: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
以上是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来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总的说来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

既然已经学习了《咬文嚼字》,下面我们就来找些例子练练手吧。

推敲下列句子,说说修改后的好处
1.春风又到(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眼(忍)看朋辈成新鬼。

4.(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作业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PPT课件演示:P12]
轻风抚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