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1.难以形成清晰正确的概念
视觉障碍儿童欠缺具体事物的视觉经验,因而无法形成事
物的视觉表象,更不能像明眼儿童那样借助事物的表象,
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他们通过听觉和触觉感
知到的一些事物的特征,往往是不完全、不连贯甚至是不
准确的,所以容易形成错误的概念。
2.分类归纳能为、概括与抽象能力较差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上存在较大的困难,造成了他们 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的能力也比普通儿童要差。所谓分类,就 是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特征,区分出这些特征的异同,从中抽 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把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情绪
(一)情绪及其组成成分
情绪是人类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是生理性的
而情感则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的感受方面,是社会性的
。通常所说的感填,是过遗流。填感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的称
谓。人们表现情绪的形式主要是喜、怒、哀、乐,通过这些情绪
的表现来表达个体当前的需要与愿望,同时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距离。为了更好地理解情绪,人们把情绪结构分成四个组成部 分,包括引起情绪的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和情绪体验。

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 的心理过程。
特点:
1. 独立性不强 2. 果断性差 3. 坚定性不足 4. 自制力较差
意志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意志,首先要加强其生活目的性教 育。要帮助视觉障碍儿童认识到眼前的学习、工作、生活 是为实现更长远的目标打下基础。 2.培养正面的情感
2、丰富视觉障碍儿童的知识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借助知识形成记忆表象。 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记忆表象,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总之,知识 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
3、抓住具体形象进行想象 4、亲近自然获得直接经验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地获得与课文 内容有关的表象,我们可以选择在雷雨天,让学生去观察雷雨前 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的景象。
• 5、加强对课文的续写训练,鼓励学生创编童话。
续写是一种再创造。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 以引导学生从“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写起,想象 一下两个骗子会有怎样的下场。让学生尝试写童话无疑也 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想象力的方式。
• 6、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象
视觉障碍儿童因视力局限造成了直接经验的缺 乏,因此他们的想象是幼稚的、有时甚至错误百出, 如有的学生想象棉花是金黄色的,有的学生想象云 是有脚的。对于这种错误的想象,老师应及时给予 纠正指导,使他们的想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视觉障碍儿童 情绪情感、注意
LOREM IPSUM DOLOR
情绪 情绪是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认 知活动一样,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 映。 由于视觉缺陷,视觉障碍儿童在者达自己的 情绪和理解他人情绪上往往存在问题,导致 个体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影响 育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
1.视觉障碍儿童情绪发展的总体特征有关研究表明,视觉 概述 障碍儿童的情绪多偏向于消极,即缺乏积极、热情、振奋 和乐观的情绪,而倾向于消沉、颊废、松懈、灰心和焦虑 等消极情绪状态 . 情绪与需要是密切相关的,当需要得到 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而当需要得 不到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这种消极的情绪在全盲儿童后天失明的儿童身上表现得尤 其明显。由于无法获取视觉刺激,视觉障碍儿童与社会严 隔离,导致他们蛇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久而久之,视觉 碍儿童便产生焦虑、自卑、甚至是多疑、冷漠的情绪。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残疾,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感性认知,
常常需要识记一些自己并未理解的知识,因此,只好在无法加
工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由于 长期进行机械识记,视觉障碍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不断地得到 锻炼,因而有所增强。
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较好
短时记忆是指当信息第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 忆。视觉障碍儿童在短时记忆上似乎存在着些许的优势。 这很可能是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机械识记能力上要高于普 通儿童,从而使得短时记忆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视觉障碍儿童 心理特征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视觉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相同的规律。不是发展 速度同步。而是二者都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都是从低水平到 高水平,心理发展趋势如下 1.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儿童发展规律相同 2.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制约 3.环境和教育也是决定其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
•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视觉器官的帮助,所以表
现出与明眼儿童许多不同的思维特点:缺少视觉
表象,形成的概念不完全;感性知识贫乏,抽象
概括发生困难,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方 位,形成空间概念困难(特殊教育词典.2006)。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分别从思维的不同层次、不 同维度展开研究,取得了意义深远的研究结果。 然而,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良好的思维方式对视觉障碍儿童至关重要。
三是由于语言训练开始较晚,发音器官不能运用自如。
(2)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这是不能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
言语特点
(3)音色不好听 最常见的是尖声尖气的“假嗓音”。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可能有 两个:一是由于辨音能力差,自己不能控制声带;二是不会利用 共鸣器官。 (4)音节受限制
(4)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这是不能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 的
2. 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虽然视觉障碍儿童缺乏视觉表象的记忆,但是他们通过
其他感觉通道所获得的表象反而有所增强,导致视觉障 碍儿童的记忆主要以听觉记忆和触摸觉记忆为主。
3.机械识记能力较强 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识记过程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 识记。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 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其特点是对识记的材料很少进行加工, 基本上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识记。
积极正面的情绪情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意志品质,首先
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正面的情绪情感。
3.鼓励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例如:要求视觉障碍儿童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坚持为集体做好事、坚持参加兴趣小组的活
动等。
视觉障碍儿童 记忆、思维
LOREM IPSUM DOLOR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特征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想象过程创造出的新形象成为想象表象,有别于记忆表 象。
• •
特点:
1. 视觉障碍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视觉障碍儿童视力的局限 性导致了他们表现的缺乏,想象力低下,甚至会出现一些错 误歪曲的想象。
2. 后天失明的儿童较先天失明的儿童进行再造想象容易 得多。 3.推理想象能力较强。视觉障碍儿童观察事物不能一目 了然,只能通过视觉以外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因此 他们观察到的只是事物的局部或某个方面。要掌握事物 的完整形象,就需借助于推理想象。
导致盲童类比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4.思维较敏捷
有学者认为视觉障碍儿童虽然失去了视觉,但依然可以
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并且常常独自沉思默想,
长期的勤于动脑,使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比较敏捷。
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 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
二、想象力的培养 • 1.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观察力 •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促使 视觉障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视 觉障碍儿童由于视力的局限,低视生和后天失明的盲生在 头脑中能残存一点视觉表象,先天全盲的学生完全没有视 觉表象。因此,我们要根据缺陷补偿的原则,结合盲生观 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强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引导学生接触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触、听、嗅、味 等感觉器官,教给他们有效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观察的 兴趣。
目录
• 感知觉
• 记忆
• 情绪情感 • 注意
• 言语、语言
• 意志 • 想象 • 观察 • 思维
• 个性发展 • 社会性发展
视觉障碍儿童
感知觉、言语、语言
LOREM IPSUM DOLOR
感知觉特点
一、感觉
听力损失出现率高于普通学生两倍
影响视觉的先天性的因素可能也影响了听觉器官 视觉障碍儿童对听觉更多依赖使听觉器官收到了更多的压力 可能是某一发育领域损伤对于其他领域产生了消极影响 (主要指机能方面)
听觉健全儿童3岁至3岁半时就可以说出17个音节的句子,聋儿只 能连续发出几个音节而且缺乏流畅性。
语言特点 1.语言发展可以达到普通儿童水平 2. 缺乏视觉表象,语言易于实物脱
节,使用不到位
3.表达时表现出了盲态
4.文字形式不同
语言特点
(5)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听幼儿
这是听力障碍影响接收语言素材的结果。 (6)不能分辩同音异义词。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感性经验,达不到全面的分析综合,在
概念的掌握上常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现象。
3.推理能力发展不平衡
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在类比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因果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好于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家长和教师对视觉障碍儿 童无法通过触觉感知的很多事物,常借助视觉障碍儿童 能够感知到的一些事物,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说明,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
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
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