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要点一、工程概况机动车道上面层采用厚度4cm 的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SMA-13 ),非机动车道面层为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二、沥青面层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1.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选用70号A级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的要求(气候分区1-3)。

改性沥青选用SBS(I-D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62 的要求。

乳化沥青选用PC-2 (透层用),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的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选用PCR (粘层用),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7.1-2的要求。

2.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碎石。

粗集料应用无风化、微风化的石料轧制而成,不含土和杂质,石料坚硬、表面粗糙、洁净,轧成碎石形状方正。

粗集料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表面层所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 级;其他情况粘附性不宜低于4 级。

当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应通过掺入适量的消石灰、水泥或抗剥落剂等措施,提高粘附性等级及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中一级公路的要求。

3.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细集料,宜用机制砂和天然砂,或石屑与天然砂配制。

细集料应具有一定棱角性,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不含土。

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宜超过集料总质量的20%。

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表4.9.2中一级公路的要求。

4.沥青混合料中的填料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石粉,不得使用酸性岩石等其他矿物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不成团块。

若需利用拌和机回收的石粉时,掺入比例不应大于25%。

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10.1中一级公路的要求。

5.SMA 沥青混合料本工程机动车道上面层采用4cm改性的SMA-13沥青混凝土结构,SMA是由沥青玛蹄脂和粗集料二部分组成。

设计要求采用SBS改性沥青,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纤维。

沥青玛蹄脂是由沥青混合料、纤维稳定剂、细集料和填料(矿粉)组成的混合物。

纤维稳定剂是木质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化合纤维等各类纤维的总称。

在沥青玛蹄脂混合物中起吸附沥青,增强结合料粘结力和稳定作用。

6.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2-1, 532-2的要求。

施工除应符合本文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 1 )材料1 )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玄武岩, 加工成表面粗糙, 形状接近立方体, 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的破碎集料, 其质量应符合我国沥青路面对抗滑表层的技术要求, 并具有更高的抗压碎能力,用于表面层SMA 的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一级公路的技术要求。

2) 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专用的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 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

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中一级公路的技术要求,机制砂的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F40-2004) 中S16的要求。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细集料的粗糙性可以采用棱角性或粗糙度作指标, 当采用棱角性作为细集料的粗糙度指标时,宜要求不小于45%。

3) 填料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

矿粉必须保持干燥, 能从石粉仓自由流出,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中一级公路的技术要求, 为改善沥青结合料与集料的粘附性, 使用消石灰粉和水泥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质量的2%,粉煤灰不得作为SMA 的填料使用。

SMA 使用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时,不得大于矿粉总量的25%,混用回收粉的0.075mm 通过部分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4) 沥青结合料沥青结合料采用SBS类(I -D型)成品改性沥青,剂量宜为3%~5%,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5) 稳定剂用于SMA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纤维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木质素纤维质量标准要求,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

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具体掺量以实验为准,掺加纤维的质量允许误差为± 5%。

( 2) SMA-13 配合比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

SMA-13 的矿料级配采用间断级配,其级配范围应符合表A。

SMA-13的配合比技术要求应符合表BSMA-13设计配合比检验应符合表各项指标的要求,“冲/严 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MA-]配0合比设计检验指标建议《公路工C试验方法应遵照表注:[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为185C。

[2]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改性沥青试件成型后在常温下保温的时间不宜少于2d,也不宜大于4d。

[3]渗水系数仅适用于配合比设计室内试验的压实试件试验,不适用于施工现场检验。

[4]构造深度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有关,粒径小的构造深度也小,此值不适用于施工现场检验。

沥青拌和厂可按照混合料要求和混合料配合比要求进行生产性试配料,建议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可选用22%、26%、30%3个档次进行试配。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检验。

根据试配结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

三、SMA层施工技术要求SMA面层施工工艺1) 施工温度SMA的施工温度应由沥青结合料的粘度~温度曲线确定,以粘度为0.17± 0.02Pa・s( 170±20mm/s)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以粘度为0.28土0.03Pa・s(280 ± 30mm/s)的温度作为碾压温度。

当采用赛波特粘度计测定时,以粘度为85±10s时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以粘度为140± 15s的温度作为碾压温度。

在缺乏粘浊曲线数据时,在正常情况下,施工温度宜根据沥青标号、改性剂的品种及剂量、粘度、气候条件及铺装层的厚度按下表规定的范围选择。

较稠的沥青,改性剂剂量高时,选用高值。

气温较低时,施工温度应适当提高,但经试验段或施工实验证明表中规定温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

由于SMA使用冷矿粉数量较多,集料烘干温度应适当提高,通常需达200r以上。

沥青混合料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量取,不得采用玻璃温度计测量。

在运料车上测量时宜在车厢侧板下方打一个小孔插入不少于15cm量取。

碾压温度时可借助于金属改锥分几次在路面上打洞插入测量得到。

2) 拌和生产SMA应采用间隙式沥青拌和机拌和,且必须配备有材料配比和施工温度的自动检测和记录设备,逐盘打印作为施工质量检测的依据,当采用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时,基质沥青的导热油加热炉应具有足够的功率。

拌和厂的电力供应应能满足改性设备的需要。

拌和机必须配备有纤维稳定剂投加装置,不具有纤维投料装置的要在原有基础上作改进后实现。

根据纤维的品种和形状的不同,可采取厂家指定的方式添加,但均应能在拌和过程中充分分散、且与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

木质素纤维宜采用专用的纤维添加设备(风送式纤维送料机)自动加入拌和机的拌和锅中,每次添加纤维应与拌和机的拌和周期同步进行。

添加纤维在冷态条件下进行。

木质素纤维应采用风送设备自动打散上料,并在喷入沥青开始后1s—次性喷入拌和锅内,与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时间一般不必延长。

喷入沥青后的湿拌时间应增加5s,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地散在混合料是,并与沥青结合料充分拌和。

由于增拌和时间,投放矿粉时间加长,废弃回收粉尘等原因而减少拌和机生产率的影响,应在计算拌和能力时充分考虑到,以保证不影响摊铺速度,造成停顿。

使用于SMA的改性沥青采用成品改性沥青。

应对成品改性沥青质量予以检验确认。

当为现场制作时,加工工艺根据改性剂的品种和基质沥青确定,沥青的加热和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应符合SMA路面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表的规定,改性剂必须存放在室内,不得受潮,存放时间以改性剂不发生老化为度。

用于SMA的各种材料都必须堆放在硬质地面上,在多雨潮湿地区,细集料(含石屑)宜堆放在有棚盖的干燥长期条件下,当细集料潮湿使冷料仓供料困难时,应采取措施。

用于SMA的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保持干燥,成自由流动状态。

拌和时,矿粉投入能力应符合配合比设计数量的需要,为此宜增加投加矿粉的设备,或将普通的矿粉投料口扩大,以减少矿粉投入时间。

拌和过程中,回收粉尘的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回收粉尘废弃不用时,应补足矿粉,满足0.075mm通过率达到配合比设计要求。

拌和的SMA混合料不立即使用,需在储料仓中存放时,以不发生沥青析漏为度,且不得储存过夜。

当采用胶乳类改性剂(如SBS等)直接投入法制作改沥青SMA时,胶乳必须采用专用的计量投料装置按使用比例投入拌和锅中,胶乳必须在喷入沥青后10s 内全部投入,在湿拌过程中与混合料拌和均匀,供应胶乳的泵和管道,喷嘴必须经常检查,保持畅通。

3)运输SMA宜米用大吨位运料车运输,运料车在开始运输前,在车厢及底板上洗刷一层油水混合物,使改性沥青和SMA不致与车厢粘结。

运料车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毡布,以防运料车表面混合料降温结成硬壳。

运料车在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歇。

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干净,如发现有余剩,必须及时清除,防止坚硬。

运料车到达现场后,应严格检查SMA混合料温度,不得低于摊铺温度的要求。

4)摊铺在铺筑SMA之前应对下层表面作以下处理:a用硬扫帚或电动工具清扫路面,有泥土等不洁物沾污时,必须一边清扫一边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b.喷洒符合要求的粘层油,用量宜为0.3~0.4L/m;或铺筑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作为粘结层。

SMA可用普通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按正常方法摊铺,改性沥青SMA混合料使用履带式摊铺机采用较小的摊铺宽度铺筑。

摊铺机开始铺筑前必须对熨平板顶预热至100°C以上,铺筑时过程中必须开动熨平板的振动或捶击等夯实装置。

SMA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应调整到与供料速度平衡,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