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化学2004物化试卷A

材料化学2004物化试卷A

材料化学2004《物理化学》考试试卷A 2006.5 2.系统经不可逆循环过程,则有:( )
A . △S 系统=0,△S 隔>0 B. △S 系统>0,△S 隔>0
C . △S 系统=0,△S 环<0 D. △S 系统=0,△S 隔<0
3.在25℃时,A 和B 两种气体在同一溶剂中的亨利系数分别为k A 和k B ,且k A =2k B ,当A 和B 压力相同时,在该溶液中A 和B 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
A . c A =c
B B . c A =2c B
C . 2c A =c B
D . 不确定
4.A 和B 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已知在T 时P A *=2 P B *, 当A 和B 的二元液体 中x A =0.5时,与其平衡的气相中A 的摩尔分数是:( )
A . 1
B . 3/4
C . 2/3
D . 1/2
5.已知718K Ag 2O(s)的分解压力为20.9743Mpa ,则此时分解反应Ag 2O(s)=2Ag(s)+1/2O 2(g)的△rG θm 为:( )
A. -9.865kJ/mol
B. -15.96kJ/mol
C. -19.73kJ/mol
D. -31.83kJ/mol
6.反应2NO+O 2=2NO 2的△rH m <0,当此反应达到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可以:( )
A. 升温加压
B. 升温降压
C. 降温加压
D. 降温降压
7.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c B /dt=(1/2)(k A1c A 2- k A2c B )-k 2c B
则该反应为:( )
A . 2A 21kA kA
B −→−2
k C
B .2A −→−1kA B 22
-k k C
C .2A −→−1kA B B+C −→−2k D
D .2A 21kA kA 2B −→−2
k C
班级
考号
班级
考号
姓名 考号


景德镇
8.肥皂溶液的表面张力为6×10-3N·m-1,用此溶液吹一个半径为2×10-2m的肥皂泡,则泡内的附加压力△p为:()
A.0.6Pa B.1.2Pa C.2.0Pa D.1.0Pa
9.电泳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阴极移动,此现象表明:()
A.胶粒带正电B.胶核表面带正电
C.胶团扩散层带正的净电荷D.电势相对溶液本体为负值。

10.固体物质与极性介质(如水溶液)接触后,在相间出现双电层所产生动ζ电势是指:()
A.滑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差
B.固体表面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差
C.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的电势差
1、1mol理想气体从300k,200Kpa绝热向真空膨胀至100Kpa,则此过程的△U 0,△H
0,△T 0,△V 0。

2、真实气体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其行为与理想气体相近。

3、已知CO2的临界温度为30.98℃,临界压力为7.375Mpa。

当该气体的对比参数T r=1.1,P r=0.75时,从压缩因子图上查的此对应状态下的Z=0.77,则此气体的V m= m3/mol。

4、反应C2H4(g)+H2O(l)=C2H5OH(aq)的△rGθm(298K)=-12.34KJ/mol,若在平衡条件进行反应的△rG m= KJ/mol。

5、在石灰窑中,分解反应CaCO3(s)=CaO(s)+CO2(g)已达平衡,则该系统的组分数C= ,相数P= ,自由度数= 。

6、工作在500K和200K两热源间的卡诺机的效率是______。

7、电解池中负极为, 正极为,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________向阴极区迁移,_________向阳极区迁移。

8、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反应掉¾所需的时间是反应掉½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应是级反应。

9、用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0.01mol·dm-3的A溶液和浓度为0.1mol·dm-3的B溶度的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A/Λm,B= 。

10、溶胶与溶液的区别是。

1.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 )
2.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P B ,可见压力具有加和性,应属于广度性质。

( ) 3.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 ) 4.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 ) 5.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 )
6.亲液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小于90°。

( )
7.物理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

( )
8.催化剂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 )
9.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 )
10.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

( )
1. 1mol 273K ,200Kpa 的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反抗恒定的外压100Kpa 绝热膨胀至平衡,求该过程的W,Q,△U,△H,△S.已知O 2在298.15K 时的标准熵为205.03J •mol -1•K -1,C v,m =20.785 J •mol -1•K -1。

(8分)
班级
考号
班级
考号
姓名 考号


景德镇
2. A 和B 两种纯液体可形成理想混合物,在90℃,容积为15dm 3的真空容器中加入0.3molA
和0.5molB 并达到气液两相平衡。

已知平衡时系统的压力为106Kpa ,液相中x B =0.50。

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容器中液相所占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计算两种纯液体在90℃时的饱和蒸汽压。

(10分)
3. 已知 H 2(g)+½O 2(g) ⇌ H 2O(l) Δr G m Ө (298K)= -237.233kJ ·mol -1
H 2O(l) ⇌ H ++OH - Δr G m Ө (298K)=79.705 kJ ·mol -1
试求298K 时电池Pt ∣H 2(p Ө)∣H +¦¦OH -∣O 2(p Ө)∣Pt 的标准电池电动势。

(7分)
4、实验测的反应A(g)+B(s)→2C(g)在300-600K 之间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温度的关系为:
lnK θ= -5100/T + 8.20。

若450K ,总压力为200KPa 下达到平衡,则C 的分压为多少?并求
该反应在450K 时的Δr G θm ,Δr H θm ,Δr S θm 。

(10分)
A —
B 二元凝聚系统相图示意如下:
1. 标出各相区的稳定相态; (3.5分)
2. 熔融液从a 点出发冷却,经a→b→b′→b″ 再到c 点。

试画出该过程的步冷曲线,并描
述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化情况。

(4.5分)
3. E 点的自由度数是多少?写出该点的相平衡关系。

(4分
)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