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
相关概念鉴定:
1教学
学者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环境加以考察,理解老师,理解学生和课堂的任务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能力
《教育大辞典》说到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各心理学工作者对能力进行了诠释:如曹宇巍把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在活动的情景中,以一定的知识与技术能力为基础,对活动目标起直接影响作用,且在影响活动目标达成以及成果效应的个性心理特征。
[5]曹宇巍.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研究所,2009:13.康锦堂认为能力是对知识和技能具有驾驭能力,且能使活动能被顺利完成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
学者杨华:[6] 杨华.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以能力为目标[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研究所,2011:4.认为能力指人们在成功的做完某一活动或者任务时经常地,稳固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整体的效应。
3教学能力
学者贺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个人智力为基础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发展起来的完美结合。
【【7]贺璐.浅析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 改革与开放,2011(6):156-158.
学者周舒舒认为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即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能力[8]周舒舒. 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系研究所,2011:6.
二、教学能力研究的测量工具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工具较以前多样化和丰富化,问卷主要分为自编问卷和经典问卷。
如罗刚,黄如凤[9] 黄如凤. 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调查[J].教师成长,2011,56(11):56.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大纲、师范生选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用以测定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现状;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在前人经典问卷的基础上自编关于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调查问卷以及借鉴Annelies Gilis, Mieke Clement, Lies Laga, Paul Pauwels和朱晓燕的英语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而制定的教学能力量表用以测定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发展现状;学者蹇世琼,饶从满,回俊松[10] 蹇世琼,饶从满,回俊松.教育实习中实习生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基于 D 师范大学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1):74.自行设计了““关于
教育实习的调查问卷”的问卷”问卷由36 个项目组成,每个陈述均采取Lik-ert
自评5 级评分方式进行计分。
用以测查实习生在教育实习阶段教学能力的情况。
本研究的采用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设计。
2.1.3教学能力研究的对象
对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入职的教师,中学教师、高校教师以及师范生。
如朱德凤[11] 朱德凤. 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以贵州省X县初任教师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2,15.
关于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初任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层次、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等有待提高;刘艳晶[12] 刘艳晶.从中学教师的教学
能力发展态势看教师职后培养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18-19.关于
从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态势看教师职后培养的研究中发现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朝着
振荡上扬的趋势发展着的,即先快后慢,先升后降;能力提升的幅度大,能力下降的幅度相
对缓慢;张志明[13] 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的研究[N].邢台
学院学报,2010-9-25(3).关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的研究发现高校
青年教师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等;熊国敏[14] 熊国敏.高师学生教育实习
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N].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8-25(8).关于高师学
生教育实习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师范生对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稳定,精
神状态好等。
2.1.3.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经过所查阅的文献和前人研究的结果归纳出教学能力主要受个人因素、学校
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如教师的教学动机、渊博的知识、教学经验。
其中教师的教学动机决定了教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教学态度,它将不可避免地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
因此,研究教师
教学动机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渊博的知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
师能够创造性地拟出教案和进行有效的讲学,必须要熟悉教材情况,通晓本学科的历史和现
状,并对其它学科特别是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要
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扩大视野,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学经验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是正确教学的重要条件[15]赵冰,刘亚辉,
盛国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管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6):99.。
学校因素如学校对本校教师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校注重从校外引进优秀
人才,却忽视了对校内在职教师的培养),合理的考核制度,完善的评价方式(学
校的评价和考核直接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密切挂钩,不仅影响到教师
的职业认同,还影响到教师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对教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16]
柳德玉,盖宇仙,许鹏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分析[N].长春工业大
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9(4).)。
社会因素:健全的法规体系、师范教育师资的强弱,教师的工资待遇。
其中
健全的法规体系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在物质与精神上提供保障。
强有力
的师范师资教育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以及合理的教师工资待遇为教
师教学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