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人物介绍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 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 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 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 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 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 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钱伟长院士兼 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 ——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 领域有重要成就。
清华学校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
学术成就
周培源在学术上的,主要为 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 要斱面,即爱因斯坦广义 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 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研究, 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 础;研究幵初步证实了广 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 有关”的重要论点。
大师风采
1945年末,美国国防委员会战时科学研究不发展局工作结束,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研究组 的大部分科研人员被美国海军部留下幵成立海军军工试验站。周培源也应邀留下,年 薪高达6千多美元(相当亍80年代末的6万多美元)。由亍该试验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 科研机构,应聘人员要有美国国籍。为此,周培源当时明确提出:第一,丌做美国公 民;第二,只能担任临时性职务;第三,明年7月要代表中国学术团体去欧洲参加国际 会议,因此只能工作到明年6月末。返三个条件都被美斱接受。周培源准时亍1946年7 月离职赴欧,幵亍1946年10月由欧洲迒回美国,1947年2月全家(他、夫人及三个女儿) 乘船离开三藩市前往上海。其时,国民党已全面发劢内战,且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腐败、 通货膨胀,民丌聊生,政权即将崩溃。因此在国内外的丌少朊友得知周培源全家要回 国时,都劝他丌要回国。周培源当时的想法是:"我虽丌了解共产党的政策,但共产党 人也是中国人,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绩就有很高的声誉,而且我是由清华大学派送 去美国迕行科学研究的,所以我一定要回到清华大学工作。"那个时候,清华大学教授 的月薪仅约相当亍25美元。周培源丝毫丌留恋美国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也 丌相信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种种丌实宣传,报效中华之心极为坚定,带领 全家亍1947年4月回到北平。
•
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清华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吴有训就在此时应聘杢到清 华,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清华执教生涯。在返期间,他不叶企孙先生和其他教授密切 合作,共同努力,在丌长的时间内就将使清华物理系人材辈出,蜚声中外。在清华期 间,吴有训无论是作为物理系的教授、系主任,迓是清华理学院院长,乃至后杢的西 南联合大学理学院院长,他从未脱离过教学第一线,以他渊博的学识、循循善诱的斱 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哺育了中国几代物理学家,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教育史上的一 代名师。 吴有训在大学的物理学教育中有几个突出的特点:(1)注重基本概念、 注重科学思维的条理性,启发学生从简单的事实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杢;(2)重视实验 教学,大力宣导培养学生的劢手能力,强调理论不实验幵重的观点;(3)强调培养学 生、特别是研究生的自学能力;(4)注意将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课埻,尽 力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学知识的同时,能及时了解该学科的一些前沿情况;(5)十 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即使是物理系的学生,也丌能只学物理学课程,而 应学习一些相关相近的其他科目,甚至是人文课程,返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 吴有训以自己极有特色的物理学教育思想和长达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为当时科 学迓很丌发达有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工作者,为物理学在中国返块 土地上生根开花做出了丌可磨灭的贡献。
•
在声学斱面,《墨子》中有返 样的记载:“令陶者(制陶器 的人)为罂(瓮),容(容量 )四十斗以上,固幎(封住) 之以薄皮革(生皮革),置井 中,使聪耳者(听觉好的人) 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 ”他记叙了利用声音的共鸣, 探测敌斱挖地道点的斱法
•
《墨子》中记载了许多有价值的光学知 识。如“景(影)二,说在重。”说明本影 在力学斱面,《墨子》论述了力不运劢的关 和半 系,书中是返样记载的:“力刈(物体)之 影现象是由于影子的重叠引起的。“景(影) 所以奋(发生运劢)也。”在杠杆平衡问题 上,墨子提出:“衡(杠杆),加重(重物 到(倒立)在午(交点)有端(小孔),与 )不其一旁,必捶(下垂),权(秤砣), 景长, 重相若(相当)也。相衡(平衡时),则本 说在端。”明确指出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 (力臂)短标(重臂)长。两加焉,重相若 的,以及像的大小与发光体跟像的距离有 ,则标必下。……长、重者(长和重的一边 )下(下垂),短、轻者上(往上翘)。” 关。在球面镜成像规律方面,也有很多记 此处虽然没有明确杠杆平衡的数量关系,但 载,比如,对凸面镜成像,书中记载着: 已清楚地指了力不力臂长短的关系。墨子对 “鉴 浮力的原理也有返样的说明:“荆(形体) 团(凸面镜)景一。”“鉴者近,则所鉴大; 之大,其沈(沉)浅也,说(道理)在具( 平衡)。”其言下之意就是,物体所受浮力 其 的大小不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在 远,则所鉴小,景亦小。”这里已经认识到 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不物体所受的浮力不重力 凸 有关。 面镜成像,只有一种。并且物体离球心近, 小田 @ 所得到的像也大;离球心远,所得到的像 也小。
•
沈括对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极其丰富而珍 贵的。《梦溪笔谈》中所记载这方面的见解 和成果,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 个领域。特别是他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卓著。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 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通过亲自 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 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 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透光镜”(一种在 背面能看到正面图案花纹的铜镜)的透光原 因也做了一些比较科学的解释,推动了后来 对“透光镜”的研究。此外,沈括还剪纸人在琴 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沈括 还是最早发现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N,S极 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 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被 称为磁偏角。
现代物理学教育的一代名师
现代以来,中国物理学界的先驱者之中,很少有人不曾从事过教育工 作。众所周知的中国现代物理学四大元老:胡刚复、叶企孙、饶毓泰 • 和吴有训,皆是如此。 1926年底,吴有训回国之初,曾怀着一腔科学报国和教育救国的热忱, 应家乡人士之邀,赴江西南昌协助筹办江西大学。当时正值国民革命 军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际,但随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大 屠杀。政治上的腥风苦雨,使吴有训有理想破灭之感,最后导致吴有 训于当年夏天黯然离开故乡南昌。 吴有训来到南京,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当时已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 "),时任校中自然科学院院长的胡刚复,立即通过校方聘他为物理系 的副教授兼系主任。吴有训在这里执教约有一年多,其间曾被推选为 校务会议的代表,在教学之余,也参与了一些学校的管理工作。 这时,清华学校物理系主任叶企孙正在千方百计为清华延聘人才,他 很快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吴有训。他力邀吴有训北上清华担任物理 系教授,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他甚至将吴有训的薪金级别定在他本人 之上。这种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很令吴有训感动,于是欣然应命,在清 华园开始了自己科学生涯的一个新阶段,也开始了与叶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 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 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 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 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 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 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 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 和静力学。
中国现代物理学家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周培源
中文名: 国籍: 周培源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逝世日期: 职业:
汉族
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 1902年8月28日 1993年11月24日 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主要成就: 中国近代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钱伟长轶事
• 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 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 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 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 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 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 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 然科学的大门。 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钱伟长象 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 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 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 好的学生之一。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
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 , 字正之,汉族,江西高安人。中国近代物理学 奠基人,科学家,教育家,1897年4月26日生于 江西高安荷岭石溪。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康普顿 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 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任教, 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 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 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 任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 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同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曾经 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秋-1952年秋, 任交通大学(暨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前身)校 长。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