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瑜伽的饮食智慧

瑜伽的饮食智慧

瑜伽的饮食智慧
食物除了会影响我们的体质外,更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

印度瑜伽圣哲很能观察入微,明白这个原理,于是把食物分成三类:
1. 堕性的(Rajasic):这类食物主要会令人头脑昏沉,容易入睡,身体欠缺活力,性情偏向忧伤抑郁,不利于各种瑜伽修行。

这类食物例如:腐败的、煮多次的、腌制的、不洁的食物,大量的肉食,酒类,洋葱、蒜头, 烟草等。

2. 变性的(Tamasic):这类食物会令人精神亢奋,情绪波动,思想难以集中,身体也过份活跃,整个人无论坐着站着都总是摇摆不定,浪费体力。

这类食物例如:鱼、肉、盐、过量的奶类、辣椒、辣味的香料、酸味食物、白糖、茶、咖啡等。

3.纯净的(Sattivic):这类食物令人有足够体能,但同时让人情绪平静,头脑冷静清晰,能有效进行思维与冥想。

例如:适量的奶类、奶酪、甜味水果、青菜、马玲薯、糙米、麦、果仁等。

各位可观察不同性情朋友的食物喜好,当可证实食物与性情之关系。

大家在可能范围内,应尽量以纯净性(悦性)食物为主。

因处于食物链顶端,肉类食物毒素累积较多,且肉食本身令动物受大痛苦,有违不伤害众生之诫命,且有害于己,此瑜伽士所弃也。

然而,我们又见不少隐居山岭(如喜玛拉雅山区)的瑜伽修士,生活清苦,两餐不继,但仍精神矍然,他们倚靠精神力量多于食物营养了。

此外,食物的量也很重要。

不饥不食,每餐的份量以整个胃部来看,固体食物占胃部容量一半,四份一为液态食物(如水),四份之一留空,以便胃部蠕动。

此比率称为Mitahara,也就是说每餐七八成饱即可。

又,修行者,在修行中间会断食,既排出体内毒素,又培养控制内心之意志力。

通常瑜伽士都在某些宗教节日进行断食。

在这里讲瑜伽饮食并不是要大家一下子成为纯素食主义者,只是强调生活方式符合自然,顺其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