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八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陈老师:大家好!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在前几期的节目中有提到,孩子背书的方法,可以用这个读一百遍背一百遍。
陈老师:四门功课,读一百遍背一百遍,自己要能正体字默写,还能够把它讲解出来大意。
传统文化老师:有家长来信呢就讲到,说有一个学校,他们这个学习的方法叫做“一三七”学习计划,这“一”呢,是一天读十分钟,“三”呢,是读三种经典,“七”呢,是读七天,也就是说每一天读三种经典,每一种经典读十分钟,然后读七天,用这种方法。
陈老师:这个时间不够,如果说三种经典,每天都读十分钟的话,才半个小时啊,二十四小时其它时间做什么呢?这个时间远远不够啊;第二,三种经典在同一天来背诵,这个也不好,师父常常教给我们,这个经典哪,他还没记住,下一部又来了,下一部没记住,再下一部又来了,他脑子是糊的。
传统文化老师:那这个家长就问,像我们这种,一种经典读一百遍背一百遍,孩子会不会枯燥啊?陈老师:孩子会不会枯燥,你通过实验就够看得出来,你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我想是应该站在这个成年人这个角度,孩子会不会枯燥啊?其实啊孩子的心呢,他很接近纯净纯善,当然现在的孩子那就另讲了,就像你们说的三岁都管不了,他那心里边脑子里都是糊的啊,那是另当别论,总的来说呀,孩子应该是心比较安定的,那么读一百遍背一百遍目的何在呢?让他保持他现在这种清净心,是这个意思,他小时候心清净啊,受污染少啊,让他保持住,你说他会不会觉得枯燥啊?不会!什么人会觉得枯燥呢?心里边杂念欲望很多的人会觉得这个枯燥,他本身就比较清净,本身比较清净哪里来的枯燥啊,古人一直都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现在是以污染的心、大人的心去揣度他,你那个教不好,你说这一天背三部经典,好像是不枯燥的,其实你把他的定力破坏了,背书为什么?这是最原始的问题呀,不是为了不枯燥啊,不枯燥是为什么?这讲不通嘛,所以这些都是西方人的、现代人的这些非常错误的观念,你去问很多老师,他一张嘴,这样不枯燥,你问他不枯燥为什么,他说不出来,不枯燥孩子能背下去,能背下去为什么?他净在那儿瞎教,那我们读一百遍背一百遍,为什么?师父常常告诉我们,修他的定,他持戒嘛,十分钟那不叫戒,那叫什么?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除了睡觉以外,他大量的时间在破戒呀,是不是?读一百遍那得多长时间啊,那很长时间啦,再背一百遍,那又很长时间啦,说明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在干吗?在持戒,上次我们讲的很清楚,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给他戒住了,是不是,他在持戒,持戒得定,得定开慧,这就是背书、默写、大声朗读,一百遍就这一部,原因何在?所以说有理论、有方法、有目的、有方向,让他开智慧,得定最重要,从小他就有相当的定功,心不乱,那将来就了不得呀,至于说会背那些经典,师父讲那是附带的,那不重要,「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什么意思呀?他背的再多,他里边知识说的再多,没智慧,不管用啊,夫子就讲,不足以为人师,什么原因呢?记问,什么叫记问呢?知识啊,这种所学的不能当老师,换句话说不能教给别人,他没智慧嘛,知识和智慧是两回事啊,我们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识啊,所以说我们定任何一个学习计划,你依据的理论是什么?有没有古大德经过试验,证明出来能成圣成贤,能成就,有吗?我们这个有啊,所以师承很重要,所以为什么你看我们有一个小栏目,叫继承的承,【承治学正脉】有这么一个小栏目,所以他讲的是这个,你得是正根正脉,正统啊,你自己发明创造瞎搞的那不行啊,要合理,要如法,然后呢,还要符合当代人的社会人情和现在人的根性,这就可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传统文化老师:老师那有些家长他就会提出来,他说那我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我就只给他选一部经典,就是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就读这部经典,就背这部经典,可不可以?陈老师:我们说从道理上来讲好像是可以,好像是可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能开慧,真的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他是个孩子,人道的基础他要不要有啊?你的孩子极特殊极特殊,人道什么洒扫应对,沏茶倒水,做饭家务活,打扫卫生,通通不用学,你就一门深入让他背这个经典,二十年最后他成就了,有没有这可能?那你要看孩子是不是这块料啊,这种方法那要非常慎重,我们要想一想,在这几十年当中,这个孩子是长期处在被人伺候的状态,因为他不要让他学嘛,就让他背这一部经典嘛,就学这一样嘛,所以你就知道,师父常讲,五年学戒有多重要啊,那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要学传统文化,热情很高,张嘴说我要做师父老人家的接班人,我们随喜赞叹,真好,接班人越多越好啊,师父常讲,六祖能大师在他老人家会下成就的四十六个,过去没听说过,之后也没有,那还了得,所以师父多一个接班人那真的是了不得啊,越多越好啊,但是你再仔细观察观察他,待人接物说话不会,做事不会,什么都不会,还得找人伺候他,我就给他讲,我说你这个学不出来,为什么呢,师父常讲五年学戒,师父老人家讲经讲的好吧,好,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那不知道,还不是这么讲的嘛,不是,师父亲口跟我们讲过多次啊,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刚开始学佛,一个人伺候三四个人,做饭收拾屋子,是吧,那真是端屎端尿,老居士啊,在山上住茅棚,师父说年轻的时候他老人家,一桌子饭菜,给十个人做一桌子饭菜没问题,烧的一手好菜,你行吗?这是伺候人当义工啊,师父当年受那个苦,扫地,干苦力,我听老人家好像讲过,寺庙有那个钟鼓楼啊,师父好像睡在那里边,受那个苦,你行不行啊,所以这个东西没有的话,五年学戒基础没有的话,这不是师父发明的,古来都是这样啊,先到后厨伺候人家,掏厕所掏马桶,是吧,做饭伺候大众,五年,不是五个月不是五天哪,然后再学,修福嘛,吃苦扎根嘛,要不然他那身习气怎么能下去啊。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一位义工,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从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干,学习,就一到干活的时候,这妈妈就说你放下,你去学习,这她妈妈亲自跟我们讲的,说我闺女今年二十多岁了,面条怎么进碗里面的不知道,二十多岁到来这边做义工,拿什么掉什么,她现在是特别的痛苦。
陈老师:你不要说现在二十多岁的,三十多岁已经做妈妈的又怎么样。
传统文化老师:吃不了苦。
陈老师:你们见到过吧?传统文化老师:我们见到过,我们这个接触过这样一个妈妈陈老师:来做义工的是吧?传统文化老师:对,八零后,三十多岁来做义工,女儿呢也在传统文化学校学习,进厨房干了几天就走了。
陈老师:你说是这妈妈是吗?三十多岁?传统文化老师:三十多岁,然后去了厨房几天不去了,这么多人还等着吃饭呢,她不去了,后来一问什么原因呢,说我想听老法师讲经,这是我最大的爱好,然后再一问呢,她说实话了,厨房太苦了,厨房太累了,我受不了委屈,我就随便撒个谎我就走了,就这样的,后来她说那我怎么安排,干点别的,后来就说那你服务大众修福报嘛,你帮这个道场洗衣服,洗了不到一个星期提出来,老师我实在受不了,我就是经常冒出来一些念头,出去大吃一顿,然后出去玩一玩,满足一下自己,说总有这样的念头,最后找我们说我不行,我还是走吧,这个地方确实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可能我这样的培养不出来了已经。
陈老师:多大年岁?传统文化老师:三十三、四岁吧,大概这样。
陈老师:我们常常听师父讲经,师父说我们这个民族再不拯救来不及了,什么原因呢?我们亲眼看到,三十多岁的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啊?你算吧,八零后是不是?传统文化老师:八零后。
陈老师:八零后的话那就是惯大的,她们现在长大啦,当妈妈啦。
传统文化老师:而且这个妈妈不管她的女儿,说走就走,然后在她认为就是这叫没有情执,其实是不负责任,她不觉得自己所作所为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不会考虑这些。
陈老师:换句话说,这个妈妈的心智不成熟,但是你们可以去调查,这个妈妈一定也是被惯大的。
传统文化老师:是。
三十多岁了给她妈妈打电话,我要高领毛衣,我缺这个缺那个,你给我买来寄来,就是妈妈惯着,她不止给她妈妈打电话,给她的姑姑打电话,给她爸爸打电话,打一圈电话就要一件高领毛衣。
陈老师:她在厨房还在做义工的时候是不是?传统文化老师:对,真的是这样的,而且这个妈妈婚姻也不幸,离异家庭。
陈老师:我就想问一句,哪个丈夫敢要这样的媳妇?这姑奶奶嘛这不就是,哪儿是娶个媳妇啊,娶个祖宗这就是,你就知道,现在家家溺爱,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啊,这丈夫是个大少爷,这媳妇是个姑奶奶,你说这俩能过一块去吗?那肯定打呀,你让我刷碗,姑奶奶怎么可能伺候你呢,那个说了本少爷怎么能伺候你,那你说他们能不离婚吗,那孩子就可怜了,所以说师父常常讲,家教没了,家教没了的结果呢,就是人坏了,人坏了就是一代一代的衰落下去,到最后这个民族就会灭亡,没人了嘛,书放在这个地方,这不是死的嘛,人能弘道啊,人能弘家呀,人能立国呀,没人了,你这个家这个国这个民族靠什么来立呀?你们看这就是一代一代的长大啦,那将来九零后的当妈妈爸爸了,怎么办,九零后比八零后更恶劣,那到两千后的时候那怎办呢,这种征兆我们看到是普遍性的,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啊,所以师父常常讲,现在我们看到了,你说多可怕啊,一个人能堕落到这个地步,你为你的子女好,你做个好榜样行不行啊,你们就差求她了吧,为你闺女好还不行吗?那也不行,我受不了苦,我也得走,她在这儿学吧,本来我心里就没这闺女,是不是这想法啊?传统文化老师:是,这妈妈讲,我有的时候不记得我还有女儿呢,这么跟我们讲。
陈老师:对呀,所以她这个心里都是布娃娃心里,她还没长大呢,她就当妈了,生理上够了,做妈妈的资格还不够,没受过教育嘛,真正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师父讲家庭教育,就是父不父、子不子,就这么回事。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看到那个《小学集解》里面,它有一段话就讲的。
陈老师:张伯行老先生的。
传统文化老师:对,张伯行老先生的注解,但是原文是小学的原文。
陈老师:朱熹的,朱老夫子的。
传统文化老师:对,朱老夫子的,就讲到这个古人呢,最注重这个择母,就是母亲,要想生育一个孩子,他们要先选这个适合当妈妈的人,或者说可以做孩子老师的人,先选,她要具备几个德行,这几个德行具备足了,全了,这个妈妈才能让她这个。
陈老师:才能娶这样的。
传统文化老师:对。
陈老师:哎,娶这样的女子做妈妈。
传统文化老师:对,是的。
陈老师:我们现在常常听说啊,我们都受这个教育长大的,中华民族是个什么样的?专门欺压妇女过来的民族,这个我们都是受这个教育长大的,所以这个妇女要革命,她们要解放,妇女运动嘛,女权运动嘛,男女平等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我们的老祖宗专门欺压妇女,这是他们讲的,女子在过去没有地位,没有地位,有机会大家看看,不要太古老,三四十年代,娶媳妇怎么个娶法,那个隆重啊,为什么那么隆重啊?就像你说的,要找一个好女子过门啊,才有资格做妈妈,将来子孙后代都好啊,将来就靠她了嘛,你能找一个看上去不着调不正经的吗?谁能这么干呢!现在人就这么干,明明看到这个女孩子看上去就有问题,但她有钱、她有权势、家里有背景,甚至就长得好看他也要,他就不知道那是把灾祸给招引来了,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上万年,我们负责任讲一句话,靠什么?靠妈妈,一代一代的伟人,哪儿来的?妈妈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