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第3章2
Y:用于第2级和第3级的自由选线,选择8个出端口中的任 一个。
N:用于第4级、第3级和AS级的指定选线。选择时端口是 指定的,而话路是任意的。 NZ:用于第2 级对AS级的选择,选择其指定的端口N或N +z(z=4),话路是任意的。
例 主叫CE地址ABCD为4 1 5 2 ,被叫CE地址A'B'C'D'为12 2 4 10,要求建立双向通路。 本例由于主叫CE和被叫CE两者的地址D≠D',说明两个CE 不在同一组。要在两者间建立通路必须经过4级,故应发7条命 令。从主叫CE发出的7条命令是: 第1条:X,在AS级的第8~11端口中任选一个端口(即任选 一个面),信道是任意的。 第2条:Y,在第2级的8~15端口中任选一个端口,信道是 任意的。 第3条:Y,在第3级的8~15端口中任选一个端口,信道是 任意的。
输入/输出复用线的初级T和次级T的CM对也可以合并。
在相差半帧的关系时,CMA0的地址5中内容为10,CMB0
的地址5中的内容是26,相同地址中的内容相差半帧的数量,
这反映了两者具有合并的可能性。
• 为了扩大数字通信容量,采用时分复用, 形成更多路的数字通信系统。
PCM 0
T1
T1
8 8
PCM 0’
最不利情况: 当第一级第一台的某根入线与输出级第r台 的某根出线要建立连接,输入级的(n-1)条入 线和输出级的第r台的(n-1)条出线均已被占, 而且这些占用是通过中间级的不同连接器完 成的即可选的链路已占用(n-1)×2条,为确保无 阻塞, 至少还应存在一条空闲链路, 即中间链 路至少要有(n-1)×2+1=2n-1条. 无阻塞条件: 1 n 1 … … 1 1
可重排无阻塞网络
1 2 3 4
C2 C1
1 2 3 4
C2
C1
1,2,3,4
4,2,1,3
可重排无阻塞网络
1 2
3 4
C1
cc2
1 2 3 4
cc2
C1
3.8.1 CLOS网络
1、Close无阻塞网络的结构: 为了减少交叉点总数而同时具有严格的无阻塞特性, CLOS C.很早就提出一种多级结构,推出了严格无阻塞的 条件,这就是著名的CLOS网络。
TTT型交换网络
TTT三级交换网络的结构
3.8.2 TST网络
TST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 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 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0
…
0 15 8 15 15组
0 15 8 15
0
…
11
11
7
7 8组
C
D
网络的编址 接在DSN中AS上的每一CE都有其惟一的地址码。地 址码用ABCD四个数来表示
5) 通路的建立 (1) 通路选择原则。S-1240 DSN选择通路的原则是:从主 叫所在的CE至DSN第4级为自由选线(即可以选择各级的任意端 口的任意信道),这样可以减小呼损;而从DSN第4级返回至被
• 2.DSN网络和网络地址的概念 • DSN网络由单一的交换单元 DSE所组成,其最大配置时为4级,分 入口级(AS)和选组级 (ST1,ST2,ST3),选组级的平面数为 2—4个,其中级数与容量相关,而平 面数与话务量相关。
•1) 结构
plane2 plane1 plane0 AS ASM1 ASM2 ASM3 ASM4
CE 0
…
第1级 AS 0 4 7 AS 0 AS对 0 4 7 AS 511 A 511 B 0 7 0 0 7
第2级 0
…
第3级 8 15 8 15 0组 0 7 0 7 0
…
第4级 0 15 8 15 0组 0 15 8 15 0
…
11
11
7
7 0组
0
…
AS
0
…
8 15 8 15 15组
0 7 0 7
2、数字交换网络中引入无阻塞网络
(1)、整个网络无阻塞 TST网络中
n
m≥2n-1
每个T模块的输入时隙数
m相当于每个T模块可选用的输出时 隙数,也就是内部时隙数 一般取m=2n来满足无阻塞条件 对TST网络而言,凡当内部时隙数为输入时隙数 的一倍时,即为无阻塞网络。
关于T-S组合网络
T-S(n)-T T-S-T网络:AXE10,FETEX-150,E10B,5ESS等 T-S-S-T网络:NEAX61
第4条:N,在第4级的0~15端口中指定选择端口D'(此处 D‘=10,即选到第10组),信道是任意的。
第5条:N,在第3级(第10组)第0~7端口中指定选择端口
C'(此处C'=4),信道是任意的。
第6条:NZ,在第2级(第10组第4台接线器)的0~7端口中
指定选择B'或B'+4端口,(此处B'=2),任意信道。
多级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可用三个参数来说明: 每个交换单元的容量 交换单元的级数
交换单元间的连接通路(链路)
多级交换网络(nm x nm两级交换网络)
1级 2级 O O 1 m-1 … … …
O 1 n-1
O 1 n-1 O 1 n-1
O
… … …
1 … m-1
1 …
O 1 m-1 O 1 m-1
多级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可重排无阻塞网络:
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任何时刻都可以在交换网 络中直接或对已有的连接重选路由来建立一个连接,只要 这个连接的起点、终点是空闲的,而不会影响网络中已建 立起来的连接。
广义无阻塞网络: 指一个给定的网络存在着固有的阻塞可能,但又可 能存在着一种精巧的选路方法,使得所有的阻塞均可避免, 而不必重新安排网络中已建立起来的连接。
:
PCM 7
:
T8
TS=32
:
T8
TS=32
:
PCM 7’
TS=32 2.048Mb/s
TS=32
3.9 TS单侧折叠式交换网络
1.数字交换单元(DSE) 实现时空交换功能,如S-1240交换机中使用的数字交换单元 DSE(Digital Switching Element),它属于总线型交换单元。 每个DSE是具有8片“双交换端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每片“双交换端口”上有两个交换端口,即每个DSE由16个双 向交换端口组成,分别连接到16条4 Mb/s双向PCM串行链路上,
T-S-S-S-T网络:EWSD
T-S-S-S-S-T网络:4ESS (长途) S-T(n)-S
• 时隙交换功能与空分交换功能分别由不 同的接线器(时分接线器T和空分接线器 S)实现,为了使数字交换网兼有时空交 换的功能,扩大选择范围和交换机的容 量,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 是由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不同组合而成。 如TST(时分-空分-时分)、STS (空分-时分-空分),TSST、 TSSST、SSTSS、TTT等。
第7条:N,在AS级的端口0~7和12~15中指定选择端口
A'(此处A'=12),任意信道。
由于数字交换采用4线制,故也应从被叫CE向主叫CE建立 通路。图3.59为这两个控制单元(CE)所建立通路的示意图。
如果主叫CE和被叫CE的地址D相等,即D=D'= 0,C不相等,
Group1
0
Group7
Group15 DSN
• DSN的连线规则
第一级 • (入口级) • • 端口- 8 •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平面号 组号
组号
组号 入端口号 DSE号
组号
端口号 出端口号-8
出端口号-8
DSE号
端口号
• DSE号 DSE号 (或DSE号+4) DSE号
• 终端模块的网络地址为:NA=H’DCBA, 其中: • D为ST3的端口号, • C为ST2的端口号, • B为ST1的端口号, • A为AS的端口号.
1
n 1
1
… … 1 1 m r 1 …
1 r 1 …
1
r
1
m 1 … …
1
n 1 … n
1
m
1
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r
1
m
m
r
n 3级CLOS网络
CLOS网络
在最坏情况下,中间级会有(n-1)X 2个交换单元被 占用,因此中间级至少要有(n-1)X 2+1=2n-1个交换 单元,即m≥2n-1时,可确保无阻塞(严格无阻塞)。
TST交换网络中的T接线器有4种安排方式。常用的组合方式 有两种。 一种是初级T接线器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次级T接线 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 另一种是初级T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次级T接 线器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
为减少选路次数,简化控制,可使两个方向的内部时 隙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可相差半帧,俗称反相法, 即: 设:Nf=一帧的时隙数
B
2 B
23 2
TS2 B
A HW1
SMA
1 2 3
1 2
TS23 B TS7
SMB
HW2
HW2
3
A
B HW3
TS31 B
SMA
CM
A
23 31 31 B
0 ┆ 7 ┆ 23 ┆ 31
CM 3
B
SMB
1
7 31
TS31 A
B HW3
31 A
1
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