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 3、小儿:小儿头大,肢体较大小,需用另 外用公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手掌法:伤员本人5指并拢的一侧手掌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
新九分法烧伤面积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小儿:
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
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烧伤分度
一.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二.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三.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四.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小儿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轻度 失水占体重 百分比 3%~5% 精神状态 稍差,略烦躁 皮肤弹性 稍差 中度 重度
5%~10% 烦躁或委靡

>10% 昏睡甚至昏迷
极差
口腔黏膜
眼窝及前囟 闭合 眼泪 尿量 休克症状
稍干燥
稍凹陷 有 稍少 无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 分比计算的。 • 1、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 身体面积的1%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2、新九分法:
– 头、颈、面各占3%,共占9%; – 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 18%; – 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 – 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 足7%)共占46%。
干燥
明显凹陷 少 少 无
极干燥
深凹陷,眼睑不能 无 无 有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血钠mmol/L 口渴 皮肤弹性 血压 神志 低渗性 <130 不明显 极差 明显下降 嗜睡/昏迷 等渗性 130~150 明显 稍差 下降 委靡 高渗性 >150 极明显 尚可 正常/稍低 烦躁/惊厥

谢谢!
烧伤分度表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特重度
II度面积
≤9% ≤29% ≤49% >49%
I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面积
≤9% ≤19% >19%
并发症
休克,较重复 合伤,中重度 吸入伤 严重并发症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成人:烧伤面积(%)×体重(kg)×1.5(晶体、胶体)+2000~3000ml (基础水分)
儿童:烧伤面积(%)×体重(kg)×1.8(晶体、胶体)+70~100ml/kg (基础水分)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5%GNS、 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