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皮肤常识

人体皮肤常识

人体皮肤常识
一、表皮
表皮是上皮组织,它与外界接触最多,又是与化妆品关系最密切的部位。

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是表皮的最底层,借基膜与深层的真皮相连。

基底层细胞皆附在基底膜上,它是表皮中唯一可以分裂复制的细胞,并可以直接摄取微血管内的养分,以补充细胞分裂复制之所需。

基底层是一层矮柱状上皮细胞。

细胞较小、排列整齐,核呈卵圆形,胞质中常含有黑色素颗粒。

矮柱状上皮细胞之间有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略呈圆形,有树枝状突起,胞核较小,能产生黑色素颗粒。

黑色素颗粒的多少与皮肤颜色的深浅有关。

黑色素颗粒能够吸收紫外线,使深层组织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

基底层的细胞分裂比较活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细胞。

因此,也称生化层。

2、棘层(棘细胞层):位于基底层的浅面,由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由许多棘状突起,胞核呈圆形。

较老的细胞往上送达棘细胞层。

在这儿他们会扩大呈扁平状,并长出棘状物,以便牢固地攀靠在一起。

3、颗粒层:位于棘层的浅面,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

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质颗粒。

普通染色呈强嗜碱性,胞核较小,染色较淡。

老化的细胞继续被推送到颗粒层里。

至此,细胞内已充满着含角质素的颗粒。

随着角质素的增加,细胞会逐渐地角质化而死亡。

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的浅面,由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

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它由颗粒层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变性而成。

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浅层,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无核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的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角质层的表面细胞常呈小片脱落,形成皮屑。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上层,由已经完全角质化的死细胞所构成的。

这些紧密相连的死细胞,构成了最重要的保护屏障层。

角质层内常有由皮脂腺分泌,用来防止皮肤脱水的皮质通过。

角质层会不断地接受那些刚死亡的细胞,但它的厚度却始终维持不变,这是因为角质层细胞会不断脱落的缘故。

在那些经常摩擦的部位(手掌、脚掌),角质层会加厚而形成茧。

表皮虽然差不多只有普通纸那么薄,最厚处也不超过 0.2毫米,但它们都是由最下面的基底层发育而成,各种形态和大小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

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组成。

黑色素细胞可以制造黑色素,从基底层细胞分裂后向上推移起到达颗粒层的最上层约需 l4天,再通过角质层到最后脱落又需14天左右,这个时期称为细胞的更换期。

由于化妆品就搽在角质层表面上,所以角质层的机能和状态与化妆品选用有很大关系。

角质层约含10%-20%水分,手足多汗或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后,角质层水分增加,皮肤就会起皱变白。

冬季干燥的时候,角质层水分减少,皮肤不但粗糙,有时还要干裂。

经常便用肥皂、洗涤剂或长时间接触某些溶剂,会便皮肤表面的皮脂被除去,皮肤水分蒸发过快,也要发生同样情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