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皮肤知识

人体皮肤知识

人体皮肤知识人体皮肤知识本文所讲分四部分即:皮肤的构造、皮肤的生理作用、皮肤的功能、皮肤吸收的途径。

一、皮肤的构造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处于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

它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机械、化学、物理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完整而良好的皮肤可减少外界对机体的影响,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成人皮肤的总面积约为1.5m2-- 2m2,占身体重量的16%,新生儿约为0.2 1m2。

人体皮肤厚度为0.5—4毫米(不包括脂肪),可因年龄、性别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儿童、老年人皮肤比成年人的皮肤薄,女性皮肤比男性皮肤薄;四肢屈侧、眼睑、乳房、外阴的皮肤较薄,而臀部、手掌、足底及枕后的皮肤较厚。

皮肤表面不是平滑的,由许多皮沟和皮丘组成,称为皮野。

掌、足纹是由皮沟和皮丘形成的特殊纹理。

通常,皮肤含水量为体重的18%--20%,为人体的第二大“水库”;皮肤颜色的深浅因种族、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不尽相同。

从美容范畴来讲,皮肤是美容的主要部位,是人体健与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脂中任何一种结构因素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皮肤的健美。

例皮脂腺分泌紊乱、敏感性肌肤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色斑、瘢痕、睑黄瘤等均能影响面部美容。

要想科学地美容,我们懂得皮肤的结构与皮肤的健美关系,这对我们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老化,保证皮肤健美均有重要作用。

皮肤从外向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肤的附属器。

A、表皮表皮是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

角朊细胞最终产生角质蛋白。

表皮从外向内可分为5层依次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与基底层。

基底层细胞位于表皮最下面,由一层排列整齐规整的圆柱细胞组成与真皮层交界处呈波浪状。

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脚和向表皮突出的真皮乳突之间互相镶嵌而成。

它有较强的分裂和生长能力,能不断地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基底细胞之间夹杂着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肤色的深浅。

黑色素是防止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损伤的重要防线,黑色素增加可增强皮肤对阳光的抵抗力。

棘细胞层细胞周围有棘突是表皮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对皮肤美容和抗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基底层的新生细胞进入棘细胞层,然后上移到颗粒层,颗粒层细胞约需14天,再通过角质层而脱落又需14天左右。

颗粒层2—4层扁平棱形细胞组成,内含透明角质颗粒、有核、染色深,它是一道防水屏障,使水分不易渗入,同时也阻止表皮水分向角质层渗出,致使角质层细胞的水分显著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透明层如条状透明带,是角质层的前期。

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紧密相连而成,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屏障的作用,有较强的折光能力,细胞在这一层开始衰老萎缩。

角质层位于皮肤的外表,是由数层完全角化、嗜酸性染色无核细胞组成的板层状结构保护层,起着屏障作用。

角质层坚韧,对冷、热、酸、碱等一切大自然刺激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在做皮肤护理或面部按摩前,需用蒸汽浴面、洁面、去死皮、磨砂等软化和去除部分角质层,以利于药物和营养成分的渗透和吸收。

B、真皮层真皮层位于表皮之下,从外到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比表皮厚3—4倍,是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中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纵横交织,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可伸可缩,坚韧而柔软,起着缓冲机械冲击、保护机体的作用,是皮肤对外防护的第二道屏障。

(1)乳头层:位于真皮最上面,是较较薄的一层。

向表皮隆起,形成许多乳头与表皮突互助交错。

乳头层中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伤及此层时可出现点状出血。

(2)网状层:位于真皮下部较厚的一层,与乳头层无明显界线。

主要由粗大的胶原纤维,较多的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组成。

由于弹力纤维的回缩性,可使皮肤在伸展后恢复正常,老人由于弹力纤维变性而失去弹性,皮肤呈松驰状态,并出现皱纹。

真皮中沿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肤附属器等。

真皮层在美容学上有重要意义,一般美容治疗未达真皮时,皮肤恢复不留痕迹,如深达真皮层或真皮以下则造成瘢痕不可愈。

C、皮下组织在真皮下部延续而无明显界线,由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细胞组成,又称为皮下脂肪层,其中含有血管、汗腺、皮脂腺、毛囊、淋巴管和神经。

有一定弹性,可缓和处来外来冲击,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并供给身体储存热量。

它是皮肤各种组织和内脏器官的第三道屏障。

皮下组织脂肪的多少,决定人的胖瘦,过胖影响美容与健康,过瘦使皮肤松驰,缺乏光泽,显得苍老。

动物性脂肪较易储存,植物性脂肪较易分解,转变能量,供肌体利用。

D、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趾)(1)毛发:全身除掌跖、唇红缘等部位外均有毛发。

毛发分两部分,露在皮肤以外的部分叫毛干,埋在皮肤内的叫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叫毛干,埋在皮肤内的叫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叫行乳头,是毛发的生长点。

毛根在皮肤内被一管状囊所包绕,这囊叫毛囊。

在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叫立毛肌。

立毛肌的一端连于毛囊,另一端附着于真皮的浅层,呈倾斜的方向。

立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毛发竖立,引起皮肤出现“鸡皮”的现象。

头皮、口周、腋窝及外阴处生长的毛为长毛;眉弓、睑缘、耳道及鼻孔生长的毛为短毛。

长毛和短毛属于硬毛;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生长的毛为细毛(毳毛)谷称毫毛,属软毛。

毳毛无色素,软而细。

3种毛各有各的作用并受神经、内分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与人体健美有关。

毛发的颜色和生长也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人民的黑发是因含有铜、铁以及黑色素细胞大,黑色素小体较多的缘故。

头发灰白色是因镍、钛元素含量增多;金黄色的头发中含有钛;赤褐色及红色的有钼;红棕色的头发含有铀、钴、铁;绿色头发则含有过多的铜。

人体有毛发500万根。

头部毛发最密,每平方厘米约100—150根,共约10—20万根,手背最稀疏,人的胡须约有1.5万根。

毛发的寿命通常2—4年,体止期1—3个月再生长新毛。

成人每天可脱落50—100根,因此一周夜内脱落几十根毛发是正常现象。

如不剪发每根头发可长达50—100厘米。

若毛发发育不正常,可出现多毛症与无毛症。

进入青春期胡须、腋毛、阴毛开始生长,中年后由于毛囊退化毛发逐渐脱落。

雄性激素过高易引起多毛症;雌性激素过高则导致毛发稀少。

(2)皮脂腺:皮脂腺分布全身许多部位的皮肤,尤以头皮、面部、胸背部最多,手掌、脚底处无此腺。

皮脂腺位于毛囊与立毛肌之间,开口于毛囊漏斗部,分腺体及导管两部分。

在毛囊上1/3处。

皮脂腺的发育与年龄有关,新生儿时期皮脂腺很发达,胎儿出生时被一层皮脂所包裹,出生后不久皮脂腺即萎缩,到青春期受雄性激素的影响,分泌旺盛,故易长痤疮;老年期皮脂腺的功能又降低,分泌水平减弱,因此皮肤偏干性。

皮脂腺的发育与分泌受激素的影响。

雄性激素使皮脂分泌亢进;雌性激素可抑制其分泌。

皮脂腺分泌的游离脂肪酸可抑菌,皮脂可滋润皮肤,防止水分蒸发;分泌过盛时,皮肤油腻、粗糙和毛孔粗大,长粉刺和发生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分泌过少导致皮肤干燥、脱屑、缺乏光泽、易老化、皮脂腺的分泌与皮肤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3)汗腺分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

小汗腺分布全身,尤其在手掌、足底、腋下、腹股沟及头皮处最多。

它由腺体、导管和汗孔三部分组成,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约有200万—300万个小汗腺,小汗腺分腺体部和导管部。

腺体末端卷曲成团,位于真皮层网状层和皮下组织内。

人体收缩时可使排出的汗液从腺体内层细胞分泌到导管内,再由导管输送至皮肤表皮的管道,有直行、斜行或略弯曲等形成。

它穿过真皮后在表破形成小孔叫汗孔。

一般出汗不可见,当情绪紧张时、温度上升时可见大量排汗,如肾脏排泄功能。

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

排出的汗液99%以上为水,其它为氯化物和尿素等。

大汗腺分布于腋下,肚脐、乳晕、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

因它直接开口于毛囊处,分泌物分解为不饱和脂肪酸、尿素和硫化物,故带有明显的臭味,发生在腋窝处为”腋臭”。

极少数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还带有色物质,也可出现小汗腺色汗,但不常见,使汗液呈黄色、褐色、棕色或黑色,医学上称为”色汗症”。

如有周期性黑眼圈或背部有大小不等的点状褐色斑,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关。

汗液有协助肾脏排泄体内废物的功能。

(4)指(趾)甲:分甲板和甲根甲的暴露部分为甲板,其前缘游离部分为甲缘,后端基部隐蔽在皮肤下是甲根,深藏在皮肤内,其下组织为甲母质,是指(趾)甲的生长部分。

甲板下是甲床,甲板周围的皮肤为甲廓。

甲的近端有一弧形浅白色区为甲半月。

甲是表皮的高度锊化物,含大量角化物,含大量角素,颇为坚韧。

二、皮肤的生理作用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的机能活动,以维持机体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在皮肤上反映出来,皮肤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通过反射调节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屏障作用皮肤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2)感觉作用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3)调节体温作用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

(4)吸收作用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5)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

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

三、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与排泄、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表皮各层细胞紧密连接。

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拉性和弹性。

当受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

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

皮肤可以阻绝电流,皮肤的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皮肤的角质层和黑色素颗粒能反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内部组织。

相关主题